对年轻比丘尼的建议 1995年6月讲于福建崇福寺 衲比较少来汉地,没有想到在福建这个地方,汉传佛教这么兴旺,比丘尼们都很年青。衲真的很高兴能看到学习佛法的年青一辈人才辈出。 今天衲讲英语,由译者进行翻译,但是译者的汉语很有限,表达的也不好。年青一辈的法师们,修佛学的根底都很不错,因为大家都已懂得很深的道理了,我们就讲一些修行的小事,同时也因为译者的汉语程度不是很高,所以就讲一些小事,大家交流一下。 我
们出家人,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是释迦牟尼的后人,是释迦牟尼的子孙。对于我们出家人而言,甚么都不懂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出
家的生活应该是甚么样子、应该注意甚么、比丘应该怎样做、比丘尼应该怎样做,这是最起码、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大家现在都没有办法见到本师释迦牟尼佛、见
不到佛的庄严身相,可是我们有出家人的戒条,这个戒条和本师释迦牟尼佛本身是没有甚么区别的,我们持戒和见到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同样的意义。在一个国家、一
个地区、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佛法存在、有没有佛法在弘扬,该如何去定义?定义的标准不取决于有没有人讲经、在开示佛法,不是这样定义的。佛法在不在一个地
方,在于比丘、比丘尼的戒是否存在、有没有被守持。没有的话,即使有人讲经开示,在佛教的定义上,这也不算一个有佛法弘扬的地方。所以,有没有佛法,就在
于比丘、比丘尼的戒还在不在这里存在。 佛
法到底是甚么一回事呢?简单来讲,本师也是发愿脱离生死六道轮回、救度所有的众生,结果衪成就了、达到了成佛的目的,衪成就了无上正觉。所以,佛法是甚么
呢?就是本师向我们所做的示范。我们也是六道轮回的众生,但是我们还没有经过这样的修行,所以尚未达到这样的修为。如果哪一位也想达到与祂同样的成就,比
如说从六道轮回中解脱,或有更深一层的大乘发心,要成就佛境、救度众生,那么你一步一步走过佛陀曾经走过的路,你也能成就。简单来讲,佛法就是这么一回
事。 本
师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说:「你们要成佛就必须马上出家,成为比丘、比丘尼!」,而是讲比丘戒、比丘尼戒、居士戒有甚么好处、对修行有甚么利益。对我们而言,
接触了佛教,生信而发愿出家,这是最自然、最好的情况。可是,真正的出家是甚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心里面想着,六道轮回里面就是不断的生死、不断的轮回,我
们不希望再经历这样的生死轮回,所以就希望从生死轮回里面解脱出来,就出家修行以求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目的。所以,出家就是这样的一回事。 然
后,是我们的意念和在家时的意念不同了。我们的意念不同了,然后才去剃度、穿上出家人的衣服。从此,无论是外表和内心都发生了改变、都和在家的世俗人完全
不同了。比丘、比丘尼受了多少条戒,每一条戒都讲了甚么,我们最好都能够背下来。特别是现在,我们叫作「末法时期」,在末法的情况下,我们出家人特别要注
意这些戒条、要背诵戒条、常常关照自心:自己是不是符合这些戒条的要求,这是我们出家人最重要的事情。当心里发现不对,就应该马上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在
本师面前忏罪、净化自己的罪业,这是必须的。 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出家人很多,男众有一个个修行精舍,女众也有一个个的修行精舍。佛教的长老,会到男众、女众住的地方去开示。顺便就讲一个故事:在以前有一个叫作「那烂陀」(Nalanda)
的佛教大学,里面有很多的佛学大师。修行好的法师,会代表那烂陀寺去比丘尼的道场开示。有一次有一个比丘,他其实是一个修行很高的修行人,但他在那烂陀寺
表现的很不像一个修行人。他整天都是吃饭、睡觉、上厕所。那烂陀寺有很多大师,很多人认为寺院的面子都给这位和尚丢光了,因为他每天只是吃喝、睡觉、上厕
所,他既不像通达佛法,也不修习禅定,把那烂陀寺的面子都丢光了。通常那烂陀寺派往比丘尼道场开示佛法的,都是学问很好的方丈或大德去,方丈会派最有资格
的长老去女众的道场开示。但是有一天,方丈故意对这位比丘要求:「明天就派你到比丘尼的道场去开示佛法。」当时那烂陀寺闲话很多,不只是在那烂陀寺有闲
话,那些比丘尼也听说此僧是个只懂吃饭、睡觉、上茅厕无所事事的一个人,名气不是很好。方丈决定派寂天祖师去的消息传到比丘尼哪儿去了,比丘尼听到明天要
派一个只会吃饭、睡觉、上茅厕的和尚来,就很不高兴,所以她们决定第二天要作弄一下这个和尚。她们决定做一个法座,很高很高,有一、两层楼那么高。僧人到
了之后,发现法座很高,也没有梯子,他就以神通力观察了一下,知道这是在作弄他,于是就以神通力把手伸得很长,然后把法座压下来,他的人就坐上去了。接着
他就开始开示大乘佛法,开示的就是后来被称为【入菩萨行论】的殊胜内容。他一直在开示,身体在法座上慢慢的飞起来,一直飞到空中,在场的普通出家人就听不
到他的开示了,只有境界高的比丘尼、阿罗汉才能听到;在他升到很高的时候,天道的众生也听得到。大师后来没有回到法座上,而是飞到了其他地方去。听得到开
示的听众,就把当时开示的内容记了下来。这就是【入菩萨行论】的来源。这位僧人在后世被称为「寂天菩萨」(Shantideva)。【入菩萨行论】现在已经有汉译本,在座的诸位可能也读过。 在
大乘佛法里,发菩提心有两支传承,一支是弥勒菩萨传下来,另外一支是文殊菩萨传下来的。寂天祖师的传承是文殊菩萨这一支。一般来讲,修菩提心的人,根器钝
的可以依弥勒菩萨这一支传承修习菩提心,而根器好的则依文殊菩萨这一支传承修习菩提心。这部论当时有这个因缘,所以对于比丘尼而言就有特别的意义。【入菩
萨行论】既然已有了汉译本,其因缘也是祖师特别为女众说的开示,在座的女众应该好好学习。修菩提心的大乘人,无论是跟从文殊菩萨,还是弥勒菩萨,反正我们
必须依靠其中一支来修行,但是我们修习菩提心以前,首先要发出离心。不是基于出离心的菩提心,不是真正的菩提心。这一点宗喀巴祖师在他的【菩提道次第广
论】里讲得比较详细,大家可以研究一下,不要只是去读诵,也要去修,要在心里想其意思。 修
佛法,里面的意思不是容易理解的。首先我们应该去学习。那么,我们学习佛法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它的大纲、主题、枝干一定要知道,否则很难有成就。第一,我
们要掌握主题,但混在一起看,则很难真正明白,想大彻大悟也很难。我们要把章节分清楚,学到某一部份,我们就要停下来思维。我们不论走到哪里,吃饭、睡
觉、走路都要反复思维这个章节。 如
果还要进一步去修,而不只是研究这个章节,在见到自己的师父时,这个题目,在道理上我们已经研究了一阵子,大概也明白了,此时师父会教导下一步怎样去修、
应该怎样去想、如何一步一步去做。如果这样去做,研究和学习才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这样去做的话,我们的意念可以得到提升、向前、向上。 另外,我们出家人来讲,大家在同一个地方修行,各人的境界不同,我们是不知道的。现在男众修行的地方也好,女众修行的地方也好,都免不了接触在家人,这应与接触出家人时是两种不同的心态,要分清楚。
|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