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音略轨导修

 

  前行开示

  现在开始正式讲及此本尊法。与其他法门一样,修此法门必须具足前行、正行及结行方算完整。前行方面与其他事密本尊法门共通,例如打扫、设佛坛、上供、座垫及坐姿要求、上座调心及发心等,以前说过多次了,几天不再细说(注:见法师著作《生死自在》、《心生欢喜》、《甘露法洋》及《本尊海会》系列)。

  动机就如一串念珠的母珠,而无正确及清净动机的修持好比一串无母珠的念珠。一串无母珠的念珠,说不上是一条合规格的念珠。同道理,一座无清净动机之修持亦说不上是真正的修持。在修正行时,作为凡夫我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心定下来,所以难以保证能修得很好。可是,若我们把前行做好了,以清净的动机来修正行,则不论正行能否完美,亦可算是一座好的修持。所以在坐下来准备开始诵仪轨前,首先应检查自己的动机,要问自己的心:“我为什么要修这一座?”答案有很多可能性,不见得它们全部是正确的动机。有些人为了今生福报而修,有些人为求一己能去净土永久离苦而修,也有些人为求神通而修,这些都并非正确的动机。我们应想:“六道犹如火宅,痛苦难堪,我幸得暇满人身,千万不可错失机会,应马上好好修持此观音法门,以令迅速成佛,以能有最大能力来利益众生脱六道之苦!”若能发此心,则不论正行修持得完美与否,此亦百分之百算是修持。若以此心修一小时课诵,再加上奉行十善业,这一定成为成佛之因,而且能令我们下一生不堕入三恶道中。出家人应该是一整天在修行的,但在家居士未必有此条件。在家居士若能每天抽一小时、半小时把心静下来而如上述地发心去修,在修完后又如法地回向,以免功德被嗔心所毁,若能如此则功德会增长,利益无穷。

  现在正式讲解仪轨了,首先诵的是皈依文:

向尔无讹之三宝 我今皈依至证悟 为渡苦海如母众 我生如宝菩提心

  前二句是皈依部分,后二句是发心部分。现在先说皈依部分。凡修皈依,并非只是念诵而已,必须心中有依止三宝的心。依止心必须依靠皈依因,亦即因怕三恶道苦及轮回苦而求依祜的心。欲要有这种厌离、恐惧三恶道苦乃至六道苦的心,又必须先知业果教法及对其生信。浓缩地说,善业令生三善道,恶业令生三恶道。我们自己在心中盘算一下,就会知道自己所作行中乃以恶业为主。这并非一定指杀人等大恶业,但凡上至杀生,乃至下至对任何一位众生起一念嗔心这类看似小事的情况亦算恶业。如果我们作善较大,这是值得心生欣喜的,但衲恐怕大家所作者多是以恶为主。恶业重者,来生之去处肯定是三恶道。这是因果及业力规律。有关因果及业力教法,我们必须清楚及常常自己思考。在古印度的历代祖师常常说及业果,正因为它的重要性。若不计因果,纵管我们有大神通、大法力,仍逃不开入三恶道之命运。所以,有条件的人当依因果而行而进而修密法等,无修密条件者,单单依因果而做人,亦是极好之修行了。总之,我们经观察,明业果,便知来生必入三恶道,故生恐惧而寻求依祜。这是皈依的因。若无因就发不出真正的皈依心,所以此点十分重要。何者堪做我们的依祜呢?六道中无一有能力助我们免于三恶道之苦,只有三宝,尤其是佛法,堪作可靠的依祜。文中的“无讹”二字,正指三宝的可靠性。所以,我们要想:“我与众生今生及未来生唯一依祜便是三宝,我永不离开对三宝的依止!”这便是皈依心。三宝中以法宝为主,因为它是度我们的主要者。佛陀从未说过:“只要你们信我、拜我,我就能令你们免于恶道!”他只说了:“我靠这些方法离了苦,谁欲离苦,欢迎你也走我走的路。用我用过而成功的方法!”所以,法乃主依止的对象,佛乃示法之导师。至于僧宝,则乃我们修行路上之楷模,故亦应依止。现在已说明了皈依文首二句。后二句乃发菩提心部分。我们心想:“为利益众生,我愿付出任何代价。救度众生之责任就让我来承担吧!”此乃愿菩提心。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种。此处虽只发愿,但若能真正发心,亦为极大善行。虽然光是发愿,不能真的帮到众生,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菩提心好比蛋糕里的发粉及防腐剂。发粉能令面粉发起来,防腐剂令它不变坏。同道理,菩提心令功德增长及不消失,所以它的利益十分大。寂天祖师说过:“缺了菩提心的善行就如香蕉树!”如果我们去看香蕉树的树身,一层一层掀开后就会发现它并无木心,只是一层一层的外皮而已。所以,有些人作很多善业,却不见有什么成就,正因为这是缺了菩提心的有限善行。相反来说,配合菩提心之善行就如菩提树的种子。菩提树的种子极小,只有十分之一颗大麦那么一点点而已,但它能长成十分坚实的大树。以上讲完皈依及发心偈部分。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