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珠蔓》—— 菩提道次第禪修手冊

 

1. 對師長生信心

對真正想修行的人來說,敬師之基礎極為重要,而且是修行道路上的極大助緣。欲要成佛,必須依靠歷代師承,以師長教法來轉化自心,故此敬師為修行的第一步,一切成就無不源自正確地依止師長。
  在修此章題及第二與第三章題時,除了本書所提供之大綱外,我們宜輔以自己所知之任何經論依據,例如《金剛手灌頂經》、《怖畏金剛續》、《事師五十頌》及《菩提道次第廣論》等之相關段落,尤其敬師之八大利益及不敬師之八種損失等內容,而用心禪參,以務求令心有所打動、令對師長之信心能順利及堅固地生出。
  在修至對師長之信心生出時,我們甚至會淚如雨下、深深感動,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由於各人根器不一、過往習氣並不相同,有些人或許一至二周便能證得敬師方面之覺受,另一些人卻可能要潛修一年甚至兩年才有所成。一般來說,在家人最重要的是勿生邪見及要有一定的信心,覺受一時間未能證得亦不必氣餒。若實在苦修多時卻絲毫未見進步,我們可以嘗試多作金剛薩埵懺罪修行(注:見法師著作《本尊海會》)。
本章題的禪參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調心後,依教授而修誦前行,然後向頂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禪修覺受。
正行
  觀想頂上佛陀發放出所有與我們曾結法緣的師長之形相在我們面前。面對這些師長,我們在心中思維:
我的這些師長,其身為清淨佛身化為凡夫之相,其語為法,其意乃我欲證得之成就。有時我或許因為見到師長也會肚餓、身體無光等種種原因,而誤以為他們是凡夫,可是經典中說:“佛亦以凡夫相度眾生!”有時師長亦似有四苦,可是佛經說:“為利眾生,佛亦示現四苦之相!”由此可知,我的師長實為佛陀之化身,所以我必須信賴恩師。
在生出強烈感受時,盡力把心專注於此念中。
結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頂上佛陀祈禱及發願,並作誦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眾生之觀想等,最後念誦回向文。
  于座下時,應多閱讀與敬師教法有關之典籍與阿底峽、密勒日巴及宗喀巴大師傳記中之有關部份。

2. 常念師長恩德

著名的阿底峽祖師,每在提到他的師長金洲大師時,每每淚如雨下地稱頌:“我之三世大恩師……”有人問他:“你為什麼這麼恭敬金洲大師?”祖師答:“我本來什麼都不懂,現今我若有一丁點的善心,這亦全因師恩而修得!”由此可知,師恩是深如海、重如山的。
  佛陀雖曾在二千多年前來到世上,為眾生說法,可是我們卻並未遇上佛陀。在現時,度化我們的是師長。在遇師前,我們什麼佛法都不懂,可是師長卻把教法、灌頂、口訣及心要等全都交予我們,等於是把佛境直接放在我們的掌握中了。由於師長之教導,我們一天比一天更接近佛果。我們任何進步或成就,乃至最終證得佛境,無一不是因為諸師長教導而得。由此角度來說,師恩可說是比佛恩還要來得深。故此,念師恩是修行道路上十分重要的一環。若不念師恩,縱管努力作很多其他類別的修行,亦極難以有所成。
本章題的禪參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調心後,依教授而修誦前行,然後向頂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禪修覺受。
正行
  觀想頂上佛陀發放出所有與我們曾結法緣的師長之形相在我們面前。面對這些師長,我們在心中思維:
我與一切眾生,由無始以來輪回,受盡大苦,雖欲得樂,卻不知如何積集樂因,雖欲脫苦,卻不懂如何遠離苦因,皆因未遇師長。現在我終於遇上了師長,這是十分幸運的。因師長之教導及恩德,我現在有機會脫離輪回苦海,甚至還可以成佛,所以,師長之恩德極為深重。佛雖曾住世而開示佛法,可是我卻未曾遇上他。現在直接教導我的是我師長,所以師恩可說是比佛恩更重!
在生出強烈感受時,盡力把心專注於此念中。
結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頂上佛陀祈禱及發願,並作誦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眾生之觀想等,最後念誦回向文。
  于座下時,應多閱讀與敬師教法有關之典籍與阿底峽、密勒日巴及宗喀巴大師傳記中之有關部份。

3. 承事師長

除了念恩外,我們亦應在行為上承事師長。在過去,歷代成就者皆因敬師及事師而得成就。印度的那洛巴大師當年雖已極有學識,但為了學修心法門,他依止帝洛巴,並從一開始便生大信心。為了承事帝洛巴的刻意磨難,那洛巴受了近二十年的苦。西藏的密勒日巴大師,為了承事瑪爾巴,亦同樣地受盡磨難、考驗。我們必須效法這些大師,而修持承事師長之道。
本章題的禪參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調心後,依教授而修誦前行,然後向頂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禪修覺受。
正行
  觀想頂上佛陀發放出所有與我們曾結法緣的師長之形相在我們面前。面對這些師長,我們在心中思維:
為了我自己的利益及進步,我必須效法過往的祖師,正確地承事師長,如同孩子聽父母吩咐般,放下尊嚴,任勞任怨。凡師長要求的,我都一一照辦,不畏辛苦或骯髒。除了以種種物資供奉師長外,我還應為師長代勞,承辦任何事情,而最重要的是,我必須按照師長的開示而奉行不輟。
在生出強烈感受時,盡力把心專注於此念中。
結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頂上佛陀祈禱及發願,並作誦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眾生之觀想等,最後念誦回向文。
  于座下時,應多閱讀與敬師教法有關之典籍與阿底峽、密勒日巴及宗喀巴大師傳記中之有關部份。

下一頁 上一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