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歡喜——兜率淨土上師相應法門導修

正行開示

儀軌之正行主要分爲〈兜率百尊〉正文、供曼達及持咒三小部份,現在先講〈兜率百尊〉正文部份:

如何修誦〈兜率百尊〉正文部份

現在所講授的儀軌雖然叫作〈兜率百尊儀軌〉,但其實在儀軌中四無量心部份後,至供曼達部份以前的八偈才是〈兜率百尊〉的正文。這正文之八偈分爲兩部份,第一偈之四句爲召請資糧田,餘七偈爲對資糧田所作之七種修行—— 每偈﹙四句﹚爲一支的修持,共有七支。

召請資糧田

‘資糧田’是甚麽呢?它是一個通過觀想及召請而成之聖衆境,我們可以籍著對它作供養、禮拜及懺罪等之修持而積聚成佛之資糧,所以稱作 ‘資糧田’(注:也譯作‘福田’及‘功德田’)。在世俗上的看法,農夫在田地上播種、灌溉及施肥,最後田地生長出穀物,得益的是農夫本人,不是該塊土地。聖衆是不需要我們之禮拜及供養的,我們對資糧田廣作供養及禮拜等,能生出無量功德資糧,得益的是我們自己。不同之儀軌,有不同的資糧田觀法。在〈兜率百尊儀軌〉中,這資糧田之觀想及生起與兜率淨土有關,故此我們必須先瞭解兜率淨土的有關觀想:

我們要召請資糧田,就先要知道從哪里召請及召請的對像是誰。在這儀軌中,我們由兜率淨土召請宗喀巴大師與二心子前來作我們之資糧田。

佛經中有說:我們所處的時間叫做‘賢劫’,劫中會有一千佛應化出現,他們於人間化現之前,都是先在兜率淨土中住持的。二千五百多年前之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未入其人間母胎前,也住於兜率淨土。在釋迦佛之教法衰落息滅後,彌勒佛將會化現人間成佛而弘揚正法。彌勒佛現在就是兜率淨土中的主尊,佛經中對這些早有授記預言了。釋迦牟尼是賢劫千佛中第四位化現的,在他之前還有迦葉等三佛應化,在他以後將會是彌勒佛,還有宗喀巴大師在未來會以第十一佛之身份,在人間示現出生及成道等事業。這一千佛並非在應化時方成佛,他們早已成就無上佛境了,在應化之因緣到時,他們在人間示現成佛之相。譬如說本師釋迦牟尼也是早已成佛的了,但他在二千多年前,在人間印度地區爲衆生之利益而示現出生、修持、成佛、開示及入滅等十二事業,在這以前他住於兜率淨土爲其中之大菩薩衆說法。所以,我們世界中的衆生是與兜率淨土特別有因緣的!

從師承上而言,我們與兜率也有很好的因緣。阿底峽大師就曾經說過:‘我入滅後將生兜率淨土,對我生信而修持正法者將於彼土與我相會/。在阿底峽大師入滅後,他往生於兜率淨土,化爲彌勒佛座前之上首弟子,名字叫做‘無垢虛空’,他同時也在淨土對其弟子開示正法,又化現無數之化身在我們的世界中弘揚佛法。阿底峽有一個心子叫做松頓巴,他創立了著名之熱振寺。在寺院竣工典禮上,松頓巴祈請當時已不在人世的阿底峽大師加持寺院。這時候,天上掉下很多花朵,落在寺院之屋頂上,這是阿底峽大師從淨土灑下之花朵,作爲應求加持寺院的表示。在宗喀巴大師示寂後,也往生於兜率淨土,化爲一個名叫‘妙吉祥心’ 的菩薩,他也一樣仍在對他的弟子開示佛法及化現于人間利益衆生。他的心子與很多歷代行者都發願往生於兜率淨土。我們的派別由宗喀巴大師繼承阿底峽大師傳承所立,一般叫作‘格魯派’,但原名其實也叫‘甘丹派’;宗喀巴大師之教法稱爲‘甘丹教法’;派中的第一間寺院稱爲‘甘丹寺’,這些都是依兜率淨土之藏文名字‘甘丹’﹙Gandan﹚命名的。雖然所有衆生與兜率淨土都有因緣,但因爲師承之加持,宗喀巴大師之後代弟子往生這淨土中之殊勝因緣是特別深的!

我們先講佛教之宇宙觀。這宇宙觀與西方科學所主張的論點不太相符,但爲著修持之方便權宜,我們一樣依佛教之宇宙觀作觀想,二者之不同並不構成修持上的問題。

在佛教宇宙觀中,宇宙之中央爲一個廣大得不可思議之山,叫做‘須彌山’。須彌山的四方各有大小的部洲,在東方是東勝神洲及其左右二旁的小部洲,在南方的是南瞻部洲及兩個小部洲,在西方的大部洲叫做西牛賀洲,旁邊亦有兩個小部洲,北方有北俱盧洲及二個小部洲在它的左右兩邊。須彌山東面是水晶石質的,南面爲琉璃石,西面爲紅寶石質,北面爲黃金質。因爲各部洲世界受到須彌山之反映,而各顯出有不同色彩的情況:東方是白色的,南方是藍色的,西方與北方分別爲紅色及黃色。我們所處身的世界是南瞻部洲,其天空及海洋受須彌山之南面山身的琉璃所反映,所以顯出藍色。須彌山十分巨大高廣,在它的山腰不同高度分別是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及無爭鬥天等等天界衆生所住的地方。這些天界仍然是在六道內裏的,但其中的衆生壽元十分長,譬如說四天王天的衆生之一天等於人間的五十年。我們人間衆生的一生,在這些轉生天界的衆生眼中只如朝生夕滅,甚至只是一彈指間之事而已!在六道的分類之中,我們把天界統稱爲六道其中之一道,其實它又細分爲欲界天、色天界與無色界天,其中分別十分大。單只說欲界天,又細分爲不同之境界,壽元及福報都不同,各有其國主及子民,但一般來說都比人間的福報大得多。三十三天以上爲無爭鬥天;三十三天及以下之天界是有爭鬥的,那裏的衆生雖然很有福報,但也會與六道中之修羅道衆生打仗。無爭鬥天再上面是兜率天。這些天界仍是六道之中,福樂並非恒久。這些天中的衆生在福報盡時會死亡,又依過往業力而墮入三惡道或其他道中,周轉不息地輪回,所以我們修持不應以生於天界作爲目標。人間之壽元及福報比起天界衆生來說雖短少,但論修持上來說,人間比天界更爲有利於佛法上的修持。

有關宇宙觀及諸天之情況,在佛經中有極詳細之說明,大家可以去閱讀。現在爲了瞭解觀想,我們只是摘要地說了一個大概而已。

在兜率天﹙亦譯作‘睹史天’)之上方,就是兜率淨土,它也稱爲‘彌勒淨土’及‘兜率內院’。兜率淨土並非六道中之天界,它是佛陀的淨土,而且跟我們有很密切之因緣。兜率天是六道中之天界;兜率淨土(兜率內院)是佛土,在六道以外;這二者不可混淆!宗喀巴大師及阿底峽大師現在都是身處這淨土中的,他們的歷代弟子也多發願往生同一個淨土之中。

兜率淨土的大地與人間的毫不相同,它是平坦無砂石的柔軟地面,腳踏上去時會柔軟下陷,腳舉起時又回復本來一樣,令在地面行走時生起十分舒服的感覺。淨土中有種種山、河、湖、池、水泉、花園、亭閣、宮殿等等,在這裏的聖者及衆生都無老、病及死之情況,全都化現爲年青有活力朝氣的青年之相;淨土中除了有佛及菩薩開示妙法外,水流聲及風吹樹葉之聲等亦皆作開示正法之音,甚至小鳥也是在鳴唱令證佛法之開示。大家或有懷疑:爲何樹葉及水流會開示佛法呢?這是因爲佛陀之神通加持而致的。淨土中的小鳥也都是諸佛之智慧變化出來的,不是六道中之畜牲道衆生那種鳥類。

衲常常碰到有漢地弟子問:‘我既發願往生兜率,卻又十分向往彌陀極樂淨土,怎麽辦呢?’,其實只要我們能生於某一淨土中,其他淨土是起念即達的。譬如說兜率淨土中的弟子,若一動念欲往極樂淨土,或觀音的普陀淨土,或者是藥師佛之琉璃淨土等,一刹那間就已經身處所欲往之佛土了。諸佛的淨土大致的風光與上述的兜率淨土是一樣的,但各土又有其獨特之殊勝之處,各別與不同衆生之根器因緣相應。

兜率淨土中有一個十分莊嚴的宮殿,殿前有一個花園廣場,廣場上有一個寶座。這廣場是彌勒佛在淨土中開示佛法的道場,在說法時他就坐在這廣場上的寶座,大衆就在廣場上聽聞開示。

彌勒佛雖顯現爲一位佛陀,但體性實爲三世諸佛之慈心總體合一之化相,彌勒佛也就是所有佛的慈愛的表相。一位衆生在成佛時,他就與諸佛之境界合爲一味,但從世俗的角度來說,諸佛仍有各別之化相、本誓及別處。彌勒的梵文是Maitreya,意思是‘慈者’。

彌勒佛﹙見圖﹚之寶座﹙即殿前廣場上之寶座﹚十分廣大莊嚴,下面由八頭雪獅子承托著。這些雪獅子不同我們在動物園見到之獅子,這雪獅子是白身綠鬃毛的,樣子十分威嚴。彌勒佛的坐姿不是我們一般常看到的佛祖跏趺的坐姿,而是像西方人坐在椅子上面的姿勢。爲何我們觀彌勒佛這樣地坐著呢?這是一個吉祥之緣起,表示他在釋迦佛的教法衰滅後,會很快便來到我們的世間救度衆生。這坐姿就似是他準備馬上站起來化現人間一樣。彌勒佛雙手放胸前作說法印,兩手各拈一枝龍華樹的花莖,他的手指拈著花莖,這花莖延伸至他左右肩上,尾端是盛開的龍華花,左肩的花心中央有一個有壺嘴的水瓶,右肩的花心有一個法輪。龍華樹的花表義彌勒佛將來在人間會在龍華樹下化現成佛之相。本師釋迦牟尼在人間示現成佛時,是坐在一棵菩提樹下的。他授記說將來彌勒佛會在一棵龍華樹下示現成佛之相。在印度,有四級的種性。本師釋迦佛在二千多年前化生於印度淨飯王之家族中,屬於皇族﹙刹帝利﹚身份;他授記說未來彌勒佛將生於婆羅門族中;因爲每一個婆羅門祭司都隨身常帶著一個水瓶,所以這瓶子表義婆羅門族,彌勒佛左肩旁之花中瓶子正表義他將於婆羅門種姓中出生。二千多年前,本師在成佛後應天王之延請,開示了正法。在未來,彌勒佛也會開示正法,他右肩旁花中法輪正表義他將會開示正法來利益衆生。我們可能想當然地以爲所有示現的佛都會開示佛法,但事實並非如此,賢劫中之千佛並非每一位元都會說法,這要看衆生之福報與因緣而定。彌勒佛手持的花上面之法輪表義他將會開示佛法。彌勒佛的頭頂上有一個小小的舍利塔,這小塔代表本師釋迦牟尼佛;彌勒頭上頂著這小塔表義他的師承源自釋迦如來,這小塔同時也表達‘敬師’的有關法義。師承與敬師對修行人而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喜歡自己看看書、打打坐就以爲會成佛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歷代祖師及大菩薩等都是依師而修學的,從來沒有人可以單靠買幾本書看一看就成佛!本師釋迦牟尼也有師承,譬如他過去生從迦葉佛處學法等等;觀世音的頭上有一尊小小的阿彌陀佛,這也是表義敬師及觀世音大士的師承!

彌勒佛頭佩寶冠,身上有無數珍寶所造成之飾嚴,包括耳環、臂環、頸佩、足飾等等,極爲莊嚴華麗。大家應觀想這些飾嚴珍貴非常,即使耳環上最小的一顆寶石也比整個宇宙中的珍寶總值更爲貴重千萬倍。在這裏衲順帶開示一個法門:把彌勒佛之飾嚴觀得特別珍貴,十分仔細地好好去觀想,這樣就是造下一個吉祥之緣起,令自己的財富增長。這個不是衲隨便信口開河而胡作出來的說法,這是歷代祖師之傳承開示,歷代以來很多祖師都曾依這開示而有所增益。這些飾嚴並非如世間之首飾一般,也不是世間之礦石等寶石,這些全是彌勒佛經多劫以來所積集之功德與其智慧的幻化。彌勒胸間有一無盡結﹙見圖﹚如窗飾木雕般,透過這無盡結能見結後面有宗喀巴大師與二心子坐著,尤如我們在房間外邊透過窗柵見到房中的人物一般。

在彌勒佛的面前有無數大菩薩衆正在聽他的開示。我們正在講的儀軌稱作〈兜率百尊儀軌〉,這個‘百’字並非解作‘一百’的意思,而是‘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說兜率淨土有很多聖衆的意思。我們要觀想有很多很多的弟子正在聽聞彌勒佛開示佛法。彌勒佛之右邊下首有阿底峽大師﹙見圖﹚坐著,左邊下首有宗喀巴大師坐著。阿底峽大師頭佩的是紅冠,宗喀巴大師的是黃冠,這些大家可以參考如法製造的傳統佛畫、佛像與圖片。

觀想彌勒佛與其他尊衆要盡力觀成好像看電影那樣生動逼真,他們是活生生的,並非不動的靜態。衲有時候教人靠參考佛像來學習觀想佛陀,但發現他們參考了佛像後,就觀想一尊佛像或者觀一幅佛畫,這是不正確的。我們要觀想佛陀如見真佛一般,不是觀想佛像、佛畫!觀彌勒佛時,要觀想他正在開示佛法,大衆在專心聞法,彌勒佛的身上毛孔不斷同時化出無數化身去各世界中利益衆生,有些化身在完成了其事業後又返回來融入彌勒身中,整個觀想是很生動的,像看電影一般,不是像在看一幅沒生命的靜態圖畫那樣。

剛才所說的是兜率淨土的觀想。我們觀想時要仔細地去做,好像身曆其境一般。如果常常去這樣地觀想淨土,對我們有不可思量之益處。每一次觀想自己身處淨土時,都是做了一個新的因,令我們未來生決定生於這淨土。

淨土有三種種類:法身佛土、報身佛土及應化身佛土。法身佛土是唯有諸佛方能體驗之境界,報身佛土只有清淨的聖菩薩方能去到,這兩種淨土都非你我能冀望下一生達到的。應化身淨土乃諸佛因著悲心而化出之淨土,你我等凡夫若肯努力的話,可以在死後往生於這些淨土中。兜率、普陀、極樂及琉璃淨土等都屬於應化身佛土,我們若能多作懺罪及積聚資糧之事業、成就出離心,並于臨終時放下對世間之執戀牽挂,則能因著往生之願與諸佛之悲心接引而生於彼土。法身與報身佛土對我們現在之程度來說,比較遙遠了一點,但應化身佛土是我們不難透過努力而達至的。 對修持淨土的行者而言,對世間之執戀是最主要的障礙,必須致力於生起出離心來對治。即使我們很精進地觀想或持佛名及佛咒,若果在臨終之際不能放下牽挂,心識就像一隻本來有能力起飛的小鳥,可是腳踝卻有繩子縛於石頭上那般—— 雖然一方面有佛力接引、多年之修持及少許願力,但另一方面卻又並非專念往生淨土而對世間牽挂執戀,最終還是不能往生。所以修出離心對淨土行者來說,是極爲重要的一環,大家要好好去學﹙注:有關出離心之修持方法見於法師著作〈甘露心華〉及其他歷代祖師之菩提道次第著作中;有關死亡與往生之詳細開示可參照法師著作〈生死自在〉﹚。

已觀想出兜率淨土境況時,就要召請資糧田來自己面前。前面我們說過,行者最好面向北方修持此法,若實在無法或不方便的情況下,心想自己正在面向北方也可。但爲甚麽要面向北方呢?因爲我們是南瞻部洲的人,在佛教宇宙觀中,須彌山在宇宙之中央,也就是我們的北面,而兜率淨土是在須彌山頂上兜率天上面的,面對北方是爲了要面對北面宇宙中央山頂上之兜率淨土,以生吉祥之緣起。這些方向的說法是爲了我們凡夫而說的,爲了讓凡夫能易於瞭解,所以權宜說淨土的所在。

衲再提醒大家一下:我們從修皈依開始,直到修完儀軌時,都應該一直保持著前述之父母及衆生圍繞自己同作修持之觀想;所以現在要作之召請及後來之七支修持,都是觀自己在中央領導大衆一起同作的。

兜率尊衆怙主心化現 遍智法王善慧名稱師

與弟子坐酪白雲端上 我今誠敬祈請降臨此

以上這一偈是召請祈文。‘兜率尊衆怙主’是指彌勒佛,因爲他是兜率淨土所有尊衆之主。彌勒佛其實是所有衆生的怙主,並不限於是兜率淨土的怙主,但兜率淨土的尊衆有緣親自見彌勒佛而受教,故此我們才特別稱彌勒爲‘兜率尊衆怙主’。‘遍智法王’是尊稱宗喀巴大師,‘善慧名稱’是‘宗喀巴’大師之出家法名,藏文爲‘羅笙竹巴’。我們常常稱大師爲‘宗喀巴’,這是一種正確之尊稱,意思是‘來自“宗喀’的人’。‘宗喀’是地方名,即宗喀巴之故鄉,現在屬於青海省西寧一帶,大師生地是現今塔爾寺之所在地。曾經有弟子問:‘爲何大師會生於寺院中呢?’,其實宗喀巴並不生於塔爾寺,他生於塔爾寺之所在地,當時根本未有塔爾寺,後來大師的弟子才在大師的出生地建立了塔爾寺來紀念。大師也被尊稱爲‘至尊仁波切’(Jetsun Rinpoche或Je Rinpoche),是‘至尊寶’的意思。‘善慧名稱’﹙注:也簡譯作‘善慧稱’﹚是大師之出家名字。

我們念誦這一偈時,同時觀想兜率淨土中坐在寶座上之彌勒佛聽到了祈請,對我們生起了悲心。在他的心有一個無盡結,像個窗口一樣,宗喀巴大師與二弟子坐白雲上穿過這無盡結向我們前來,三祖師都是坐在雲上面的。前面我們說過,彌勒之左右分別坐著宗喀巴與阿底峽大師,但現在之宗喀巴大師與二心子卻是由彌勒佛心所化出,本來坐在彌勒左面之宗喀巴大師化相仍坐在原地。文中之‘酪白雲端’是指這雲朵好像白色乳酪的模樣。有些人可能沒見過乳酪,它是西藏人的一種日常食品,沒見過的人就觀想雲朵像白色之霜淇淋吧!

宗喀巴大師坐于由八隻雪獅子承托之寶座,座上還有蓮花,花中有一月座(注:即月亮平放成坐墊狀),祖師坐于月座上面﹙修密法的行者亦可觀花中有日座,即太陽平臥著如一蒲團的樣子;日座上爲月座,即平放如蒲團的月亮;祖師就坐于法座上之蓮花中的日及月座上;日座在下,月座疊於其上﹚。大師之兩位心子各坐在其莊嚴的坐墊上,在大師兩旁略低一點的地方。三位祖師與其座均在白雲朵上,這白雲中央及二旁略厚,像中央大而二旁小之三團雲連在一般的樣子。整個雲與其上安坐之三祖師全是由彌勒的心所化出的,尤如燃香的煙穿透窗柵而飄出般,穿越彌勒心中的無盡結而來到我們面前。呈三團狀之雲朵是彌勒之悲心、智慧及力量三者之化現,雲的尾端連著彌勒佛心中之無盡結,必須觀想它緊緊連著彌勒的心,十分堅牢,不可分割。

宗喀巴大師與二心子皆頭佩黃色桃形冠帽,身穿僧人之三衣(袈裟),作跏趺坐姿。大師雙手于胸前作說法印,二手各拈一烏巴拉花之莖,花莖延伸至大師左右二肩旁盛開之烏巴拉花,左肩花中有一部〈般若經〉(〈般若八千偈〉),右肩花中有一把有火焰圍繞之慧劍。二心子之左手持經於膝上作定印,右手舉於胸前如正在開示佛法之姿態。

宗喀巴大師與心子之黃冠表義他們已證悟圓滿智慧;三衣代表戒德圓滿;跏趺坐代表已證達無學道佛境;日、月及蓮座﹙宗喀巴大師之座﹚分別表義大師圓滿的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及身與意之清淨;宗喀巴大師座下之八獅子表義四無畏及護持衆生免於四魔;兩朵花及花中之經文與劍表義大師以遍知智慧(以劍表義)開示中觀應成派之正見(以〈般若經〉表義),其開示乃出於慈心及悲心(以二花表義);二心子之手印表義大師之教法弘揚於全世界。

我們雖觀宗喀巴大師由彌勒心中化出,但大師並非彌勒佛之下屬。大師本來就是彌勒佛之化現!歷史上有一個故事:在宗喀巴大師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大修行者名叫南卡堅善,他的成就極高,能面見金剛手菩薩。有一天菩薩跟他說:‘快站起來致敬!彌勒佛來汝處了/,這修行者打開門,見到的是來訪的宗喀巴大師,大師的左肩上有文殊師利,右肩上有妙音天女,頭頂上是彌勒佛!像這樣的情況在宗喀巴在世時發生了好多次。宗喀巴大師顯現爲戒德清嚴的比丘相,從不提這些事情,但當時的人及我們後世的人,可以從很多史迹中明白到大師是佛之化現。事實上,大師不僅是彌勒之化現,較普遍之說法是認爲他主要爲文殊師利之化現,同時也是文殊師利、觀世音及金剛手三菩薩的總體合一化現。如果我們去看大師之生平傳記,便會知道大師爲釋迦牟尼佛與蓮華生大師等曾授記預言將會化現之聖者,從他的出生前後之徵兆也一樣可看出大師之真正身份。在他生時滴下一滴臍血之處,後來生出了一棵菩提樹,樹上每一片葉子皆自然現出獅子吼如來的莊嚴形相或一些咒字,這棵樹現還在青海塔爾寺,大家可以去朝禮。這些樹葉若服下能增長智慧,是西藏佛教弟子很尊重的聖物。‘塔爾寺’是漢人的叫法,我們西藏人稱此寺爲‘宮本’(Kumbum),意思是‘十萬佛寺’,這個寺名正出自樹上衆多的葉子上自然現佛相的典故。然而,大師在世時並不表現種種神通來吸引弟子,他極力倡重戒律,重整佛教制度與風氣,以持戒、開示及著論等事業影響了整個西藏,乃至蒙古、漢地等區域,連當時漢地之皇帝也因敬信而欲請大師擔當國師之位。大師在世時不但不以神通吸引徒衆,也禁止他的弟子無緣由地示現神通。有一次,他的一位弟子在大衆上殿舉行誦戒法會時遲來了,殿門已經關上,這弟子便穿牆而入。大師不但沒有嘉許弟子的神通,反而由大師之上首弟子克珠傑祖師處罰了他,把他逐出寺院,命令他離開寺院而去創立更多之格魯派寺院。這位弟子名叫雅弘竹巴,衲所主持之大藏寺就是由他所創立的。這個史迹是口耳流傳的,並不屬於派中的正史。大師雖不願示現神通,但即使單由上述各方面的迹像而觀察,自然可以明白大師實乃佛陀之人間化現。

我們觀想三祖師(宗喀巴大師及二心子)身體光芒萬丈,耀目莊嚴,自己心中誠心祈請他們來臨的念頭,好像盲人求他人帶自己過馬路那樣的心態,也好像渡海的人堅定依止船長來帶引一樣,一心依止大師與其心子,一心祈請他們到臨自己面前,引領我們脫離輪回苦海,去到兜率淨土。我們同時要想:宗喀巴大師與自己之根本上師是同一體性的,他也就是我們之根本上師,但現相是化現爲宗喀巴大師之德相的,換句話說,即外表爲大師而內性實爲自己師長。

大家不需懷疑三祖師到底會不會應請而到臨。諸佛之悲心無等,力量也無等,只要我們起念迎請,一彈指間他們就已在我們面前,只是我們因業力蒙蔽,無法見到他們而已。諸佛不是凡夫,不需要用轎車接送,只要一起念,他們就臨前!即使觀想不好,他們也一樣會來臨!甚至沒有召請,諸佛是一樣在面前的,因爲諸佛其實根本就是同時遍佈一切時處的。所以我們不需生疑,也不要擔心請不到三祖師來面前。不理觀想好不好,只要心念一生起祈請他們到臨之念,他們即時就在面前了。有關這一點,衲爲大家說一段佛經上載之典故作爲依據:在佛陀住世時,有一個國王的女兒天生醜陋無比,令國王十分憂心,不敢讓公主出外,又不能把他許配予鄰國之王孫貴族,因爲公主實在太醜了。後來國王就強迫一個大臣迎娶公主,大臣在沒法之下也屈服了,但就把公主鎖在一個木櫃內,只把食物定時通過櫃上之小孔喂食。大臣的友人及同事都十分好奇,大家都以爲公主必定國色天香,所以大臣才會不願被人看到她的美色。有一天大家忍不住好奇了,就藉故把大臣灌醉,偷了他的門匙來看一看這公主怎樣地美麗。一看之下,大家都嚇了一大跳,原來公主的皮膚好像蛤蟆那樣,大家都嚇跑了,從此大臣就更加嚴禁公主與外界有任何接觸。有一天,佛陀與衆弟子來了這國土,所有人都去供養及瞻仰佛容。公主聽到消息後很傷心,想著自己不只天生貌醜,還十分福薄,無緣供養佛陀,心中很想要供養佛陀。突然間,她透過小孔看到櫃外金光萬丈,發現佛陀不知怎地就已經站在櫃門外了,光明正是佛陀的袈裟放出來的。原來是釋迦如來應她心中之祈請,以神通現化在她面前。公主就對佛陀作了供養及禮拜等,佛陀也加持了公主。這件事發生以後,公主的身體起了奇妙的變化,好像蛇脫皮那樣,外面之粗糙皮層裂開脫掉,下面是很美的皮膚。大臣後來當然很以這妻子而自豪,就放了她出來,也允許她出外與國民見面了,這公主之美貌就此成爲該國之佳話。這是佛經上的一段記載,從其中可以知道只要衆生誠心迎請,佛陀等聖衆的確會來臨加持。

實際上,諸佛是同時遍佈一切時處的,哪爲甚麽又要迎請他們呢?其實這個迎請之步驟,是爲凡夫行者而開示的。諸佛的確無處不在,但爲了培養出 ‘佛在面前’ 之尊敬仰止的態度,我們才特別去觀想迎請佛來臨,然後想著他們已在自己面前,再作供養、禮拜等等修持;如果不做迎佛之部份,我們這些凡夫很難會生‘佛就在面前了/這種尊敬的心態。如果真正能圓滿生出‘佛在面前’及‘處處是佛’的心,行者就不太需要常常去寺院拜佛,不論身在何處,一樣可以修持,因爲佛不只是在寺院的佛像中。只要對佛陀有敬信,那裏就有佛!如果沒有敬信心,就算身處聖地,甚或親見佛陀,也不會有甚麽得益!佛陀在生時,就有一個叫提婆達多的人,他是佛陀未出家前的親戚,又是佛陀之親弟子,但因著他的惡念及業力,他就是看不到佛陀的功德、智慧與悲心,所以也得不到甚麽加持與進步,他甚至還處處陷害佛陀!所以,如果我們不生敬信的話,即使佛在面前,我們或許也看不到他的身、語、意功德。

在念誦召請偈時,心中要懇請三祖來臨面前,然後觀想兜率淨土彌勒之心有無盡結,由此化出了三祖師坐白雲上,然後這白雲一直飄來自己面前,但雲的尾端仍牢固地連著彌勒佛之心。應觀想這團雲好像橡膠那樣,一端連著淨土中的佛心之無盡結,另一端是呈三團形狀的雲朵,上面是三祖師。雲的中間延伸極長,由淨土佛心一直接到身在須彌山腳南瞻部洲的我們面前,中間極幼,像拉長了的橡膠繩,但卻十分堅韌,很有彈性,拉得這麽長也不會拉斷。這雲線之觀想十分重要,要好好去觀!

現在觀于面前之宗喀巴大師與二心子,就是修這個儀軌的資糧田了﹙見圖﹚。這兜率法門資糧田之生起有兩種傳承,一種是如前述般召請;另一種傳承則先要觀面前有三祖師,然後請求淨土中之‘智慧身’來臨融入自己預先觀出之形相(注: ‘誓身’ )中合爲一體,這兩種傳承都是如法的。大家依衲所說的觀想去修即可﹙注:即第一種傳承﹚,這裏只是略提一提,讓大家知道也有另一種略異的傳承而已。

如何作七支修持

在觀想召請了資糧田後,正文餘下之七支及隨後的部份,乃行者對資糧田作各種修持以積聚功德及懺淨罪障的環節 。正文餘下之七偈分別爲七支修持,即七個類別之修持。七支修持在佛教中常常要做,不同本尊之儀軌也多包含了七支在內,有些是七句,有些每一支各有很多偈文,所觀之資糧田不同,所以禮拜、供養及隨喜等之對像也不同。在此儀軌中,每一支修持爲一偈四句,資糧田是宗喀巴大師與二心子,所以禮拜的對像是三師,供養之對像也是他們,隨喜的內容當然也就是他們之功德。

七支修持一般以禮拜爲首支,但在此法門中,爲積聚特別之吉祥因緣,以請長住世支爲第一支。

請長住世支

正文中之請住支偈文是以下的四句:

面前降臨獅座蓮與月 至尊上師歡顔坐其上

祈請長住百劫揚聖教 祈作弟子信心勝福田

剛才所說之三祖師坐于白雲上,白雲從兜率淨土彌勒佛心化出,越拉越近我們,最後到臨我們之面前。偈文中之‘面前’是指行者面前 ‘不遠不近,不高不低’ 之虛空中。‘不高不低’即以觀在眉心間之高度爲宜,觀得太高易生掉舉,令行者心念過度興奮,不宜修持;太低則易昏沈,令人易睡及疲累。‘不遠不近’是說約爲眉心對開一臂至兩臂長度距離之間爲宜。形相之大小方面:應觀祖師不大於半臂高度,也不小於半個姆指,這二者之間,大家可以自己找出適合自己觀想清楚之大小,又或觀爲真人之大小亦可以。傳統上說不應觀爲太大﹙大於半臂之高度﹚,否則很易分 心,但也勿觀得小於半姆指。對修禪定者而言,觀爲約半姆指大較好,比較容易專注。這些是傳承之開示,大家宜小心記祝尤其修禪定的人,觀想之對像之大孝距離及高度都影響了修定的進度,所以必須仔細學懂這些開示。現在並不精修禪定的人,也要好好學懂這些支節,在未來有機會修定時,因爲需要知道的要訣早已學齊全了,也就可以信手拈來。這些傳承開示十分寶貴,等於是成就之匙!自己看經修持當然也有很多利益,但與依止一位師父而修學是兩回事。在書中,很多傳承之要訣及心髓並沒有寫出,必須從師而學才能得到,而且在依師修學時還會得到傳承之加持 。傳承之加持、歷代祖師之體驗及自己上師之開示心訣等於是佛法成就的寶庫之匙,沒有鑰匙而只靠自己亂摸的話,是不會開啓到寶藏的。

偈文的前二句說大師與心子皆坐其座上來到面前,面露歡欣的笑容。偈文中的‘獅座蓮與月’是指宗喀巴大師之座,二心子則只坐在蒲團上,不坐在獅座等上。這些座與三祖師是在雲端上的,雲端之另一頭仍在淨土的佛心中,這點不可忘記,要常常保持觀想。這時要強烈生出宗喀巴大師即自己上師、自己上師即宗喀巴大師、二者之體性並無不同之意念。

爲何要觀祖師現笑容呢?單單說這個笑容之因緣,起碼可以說上七天七夜才可以言盡!這其中有很廣深之妙義在內!現在礙於時間與大家之程度的關係,只可以略爲說一下其粗略之意思:諸佛是恒常以悲心觀視衆生的,但我們所作所爲很少令他們歡喜,我們恒常的心態都是貪、嗔、癡、妒忌及傲慢等情況及充滿各種煩惱的,然後由這些煩惱惑見與業力之驅使,我們作出種種令自己與衆生受苦的因,又說出種種不好的語話,像河川一樣不曾息止。在偶爾有人修持的時候,即使他做的可能只是很簡單的修行,但因爲其希有的緣故,諸佛會心生歡喜。就像一個母親,她的獨子常常做壞事,令母親天天憂心,有一天這兒子偶爾做了一點像樣的事,雖然不是甚麽偉大的事業,也會令母親開懷安慰,在那一刹那,母親會覺得這忤逆子還有一點的希望。我們觀祖師面帶歡容也是這樣的意思,他看到我們在召請他、在作修行,即使我們觀想不好,發心不完全清淨,或許也不太專心,但他也會感到高興,所以露出喜容面對行者。我們的修持雖然不見精深,但在盡能力修行時,我們就造下了一個成佛之因,這小小的因像一個種子,遲早會遇上水份及陽光等外緣而成芽。在修持的幾分鐘或幾小時內,最起碼的利益是我們至少在這段時間中沒有作惡口、兩舌、綺語及妄語等不善語業,所以我們在修持時會令祖師及諸佛心生歡喜。

偈文的後二句是祈請祖師﹙也即自己之上師﹚長住世間,作我們的資糧田,讓我們可以籍著供養及禮拜等而積聚功德,也因受持他的教法而積聚福慧。‘祈作弟子信心勝福田’ 的意思是祈請大師長住世間,作爲我們之依止對像及資糧田。

諸佛有三身,分別爲法身、報身及應身。法身與報身是不會入滅的,但應身則會爲衆生而化現,又依因緣而示滅。我們祈請長住而不入滅的對像,是指諸佛之應身,尤其指宗喀巴大師之應身。宗喀巴大師雖然在五百多年前圓寂了,但他是諸佛之化相,在其他世界中必然仍有其應身化相的,所以我們祈求這些應化身不入滅而長祝在我們的世界中,我們視自己之上師和歷代祖師與宗喀巴大師爲同一心識及體性,上師即大師之化現,所以我們在修誦此偈時,同時也是在祈請自己的上師長住世間。我們應視自己之上師爲佛,所以他們的壽命並非由他們之業力決定,而是看我們之福報與因緣的。弟子有福報及功德的話,上師就會住世;在沒有因緣或因緣盡時,上師就示滅。所以作爲弟子的,要不斷祈請恩師長住,不斷創造這些師徒間之吉祥因緣,這樣才會令上師與自己常常有緣在一起及上師可以長住壽固。我們在祈請上師長住時,不要以爲是爲了師父求壽,像是在利益師父那樣;自己之師父長住其實是弟子得益,不是師父之利益。我們要視師如佛,佛之示現無非是爲衆生之利益而已,長壽與否對他們來說是無分別的,但對弟子來說就很大影響了!衲這樣說並非是要你們祈請我長住,這是傳承的開示,我們必須視師如佛,常請長住,這都是爲了弟子自己的利益而做的,並非說師父會得到甚麽好處。衲的恩師曾對我們小輩說:‘我當然不是佛!我只是一個最低下的凡夫,但爲了你們的得益及進步,你們要視師爲佛/。這些是傳統的師徒關係,並非衲自己發明的,也並非西藏人發明的。能夠這樣去做的話,得益者是自己,不做的話,受損失的也是自己,所以弟子必須視師爲佛,師父也是視他們自己之師父爲佛,如此一代一代的師徒關係。

在念誦這偈及發起祈請長住之心時,可以同時觀想自己把一塊繡有金剛交杵﹙見圖﹚圖案的布供養給大師,挂在寶座之前方。金剛交杵表義堅固的寶座,供養它即表示祈請大師壽固的意思。

修儀軌時,一般是同時念,同時觀想的,這需要一段時間的耐心訓練,但並非難事。衲常常聽到有弟子抱

怨做不到同時觀想與念誦,他們卻可以天天一面吃飯,一面看電視,還同時講別人的是非!由此可見,同時觀想與念誦是不難的,只要肯耐心恒修,慢慢就可以做到。有經驗的修行人,在縱身上馬的一刹那中,已經能詳細觀想整個宇宙之成、注壞的過程了!若實在不能同時觀想及念誦,先念偈文,再停下來觀,觀完了才念下一偈,那也可以。

請長住世這種修行可對治往昔輕慢上師之罪,同時亦令自己積長壽之緣起。

禮拜支

在修誦了請長住世支之偈後,下一偈是七支中之禮拜支:

上師智慧意念遍量知 法語飾嚴諸賢者之耳

名稱赫耀端嚴光明身 敬禮見聞思皆勝之尊

衲認識很多洋人佛教徒,他們大多都不喜歡作禮拜。其實禮拜是一種很好的修持,得益者是禮拜的人,不是受禮拜之對像。譬如說在作佛法開示前,聽法者向開示的法師恭敬禮拜三次,這是爲了尊重佛法及讓聽法者積聚功德及消淨業障的修持。即使你不禮拜,法師也不會有甚麽損失或者不高興的;你禮拜了,該法師也不會有甚麽得益,得益的是你自己。

禮拜有很多的好處,它是慢心的最有效對治法門,可以迅速去除傲慢之心。在世俗上來說,多作禮拜會令身體健康、氣脈暢通。在佛法而言,禮拜可以消除業障、增長功德、息滅病患及積聚未來成就佛之色身的妙因。

我們的肉身乃由父精母血結合而生成,所以可說是父母身體的延續,也是祖宗的身體之延續。在禮拜聖衆時,我們以這由父母處得來之肉身恭敬作拜,所以也是間接在利益自己的父母及祖先。這也是盡孝道的一種方法,更可以爲父母及祖輩帶來很大的利益!

我們有時候會碰到一種人,他們只會推崇禪定及空性等較深層次的修持,卻十分不屑於作禮拜及供養等法門,但真正的聖人及大師一輩卻十分重視禮拜法門等修持。宗喀巴大師在其中一次閉關中,曾精進地做三千五百萬拜。在大師拜了三千五百萬遍的地面上,被大師的身體磨出了一個身形的凹印,現在還可以看得到,大家將來可以去朝禮瞻仰。我們想想:宗喀巴是佛陀之智慧化現,但連這樣的一位聖者也一樣老實地去做禮拜。大師不但不故作高深,反而精進地禮拜而爲我們後世的弟子立下一個好的榜樣。學者及禪定者中沒哪一位是能與大師相比的了,但大師還是每天不倦地去做禮拜,誰還敢說自己的境界高而不屑於作禮佛的修持呢?

我們在修這個儀軌時,禮拜的對像主要是宗喀巴大師之形相。我們必須知道所禮拜之對像的功德,才能生起敬禮的心。如果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功德,就只會視他爲凡夫,所以無從生起敬拜的心。所以大家在修此儀軌之同時,如果不知道大師生平的,應該去讀一下大師傳記﹙注:漢文本有法王周加巷著、郭和卿所譯之〈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及修慧法師著之〈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等﹚及他的鉅著,那樣才會真正生起敬禮的心。

宗喀巴大師是諸佛菩薩及歷代大祖師之化現,在我們禮拜他的同時,就等於是在禮拜三世諸佛。在 〈妙吉祥根本續〉中,釋迦佛曾預言:‘於佛滅後,法將漸衰,文殊師利將於雪山邊地受生,建“歡喜寺”,而作佛之事業/,文中之‘雪山’是指西藏,在西元一四零九年,宗喀巴大師建成了甘丹寺,‘甘丹’的意思正是‘歡喜’,可見大師爲大智文殊之化現。在〈空行秘密續〉中,佛陀又說:‘文殊將化身名“善慧”,能宏正法,十分希有/,宗喀巴大師七歲出家時,他的剃度師爲他起的名正爲‘善慧名稱’ (藏文爲 ‘羅笙竹巴’ )。在釋迦佛住世時,有一童子常跟隨信解智菩薩,這童子有一天隨菩薩謁見佛陀,並供上一串水晶珠串及發大願心,佛陀便與阿難尊者說:‘現在於我面前之供晶珠童子,能夠興揚正法,在未來濁世中,他將建寺,寺之名稱含“甘”字,他屆時將名“善慧”/,此出自〈傳授教授王經〉。在〈楞伽經〉中也記述:佛陀把龍王所贈白螺交予目犍連,命他把螺藏于‘廓巴日’山中,于未來世,將由‘持戒與善說如蓮香’ 之比丘取出,後來在宗喀巴大師建甘丹寺時,寺山名‘廓巴日’,在建寺期間果然找到了一個左旋白螺,這個白螺現在還保存了下來。類似這樣的懸記有很多,蓮華生、阿底峽及龍樹大師等亦曾作懸記,說明宗喀巴大師與阿底峽、龍樹及蓮華生大師等爲同一心識,這些預言散見於〈迦登寶籍〉、〈蓮花遺教〉等典籍中。

在大師出生前,他的父親夢見有來自漢地五臺山之僧人持佛經來借宿,然後逕自走入屋中之佛堂;另一次,又夢見金剛手菩薩由其淨土擲下一光焰熾盛之黃金金剛杵,入于其妻腹中。大師的母親亦多次有吉祥之夢兆,其中一次她夢見無數手持幢、鼓等之僧俗迎接觀世音大士,天上有金身由天子及天女圍繞下降,金身漸漸變小而入於她身中,僧俗大衆繞著她的身體而禮拜供養。在大師出生前,他的生地之村落及大師之房子附近常常顯現天雨瑞花、異香撲鼻、空中傳來音樂聲及大地震動之情況,也見日、月、星同現之希有景況,這些是當時大衆都見到的;有很多鄉人又夢見衆多相貌非凡的出家人把拉薩的釋迦牟尼佛像帶來,放于大師父親的佛堂中。有關這些情況,如果只是一兩次的話,不代表什麽。在宗喀巴大師出生前,這些吉祥的預兆不斷出現。

在大師出生前夕,他的母親夢見一個白色童子手持水晶鑰匙,在她胸口中打開了一扇小門,取出了一個黃金佛像,佛像上面有點灰塵,另一個童女就以淨瓶水及孔雀毛小心擦拭,然後以悅耳之聲音作種種禮贊,還有很多出家人也來禮拜及向佛像祈禱。在大師之母夢醒時正值黎明,大師就誕生了。

在大師出生後,當地一位修持怖畏金剛﹙文殊大士之忿怒相﹚而得成就的著名大師義成寶仁波切派了一位弟子到訪,送上了佛像及金剛結等禮物。這位大成就者于宗喀巴大師出生前的一年,曾夢見怖畏金剛示現而向他說:‘明年此時我將來到這個地方/,所以這大成就者一早就已知道宗喀巴的非凡身份。

以上例子不勝枚舉,並非一次兩次而已,可見大師實乃文殊、金剛手、觀世音、釋迦佛及怖畏金剛等之總體化相。此外,從大師之成就與廣大弘法利生事業中,也可看出大師實爲佛陀之化現。大師雖爲諸佛化相,卻現出清淨比丘之相,以立論、持戒、弘法等等事業來利益衆生!從大師之生平傳記中,我們可看到大師之身、語、意功德的丁點,從而自然會生起敬拜之心念。如果不知道大師之功德的話,是難以真正生起敬信之念的。

在禮拜的時候,一般之傳統是先禮拜聖者之身,例如班禪大師著之釋迦贊中述:‘俱勝吉祥圓滿身,滿足衆生祈願語,遍見一切所知意,恭敬禮贊釋迦主/ 。但因大師主要爲諸佛及文殊大士之化生,其身、語、意三者中以意功德爲最勝,故在偈文中就先禮拜大師之意功德,這與共通的傳統有別。

我們凡夫的意是被無明所蒙蔽的,尤如黑暗一般。莫說前世及過去之事,即使昨天我們做了甚麽,今天也不一定能記得!但大師與佛之意念並不與凡夫一樣,否則我們就不需去禮敬了!大師之意與佛意是一樣的,能遍見遍知一切實相於同時,萬事萬物猶如一顆水晶珠在大師掌中一般,透徹而清楚能見,完全沒有障礙,這一點非凡夫所能思議。譬如說我們把世界各地泥土都各取一點來混於一杯中,佛陀能把它們分開,說出這一粒沙來自何處,那一粒沙又來自何處,這是‘遍知慧’的一種功德。佛意之大悲心亦是其另一種之功德。偈文中的第一句是禮拜大師之意,禮贊他的意與佛意一樣,念時要想大師之意功德而生敬信之心。

第二句是禮拜大師之語。大師之聖語是有無量功德的,因爲大師之語與佛語是一樣的。衲現在說話的時候,先要靠譯者翻爲英語,再由另一位譯者把英語譯爲漢語,否則大家就溝通不了;衲的聲音很小又很沙啞,佛語並不是這樣的。如果佛語只像衲的語一樣,就不值得大家去敬拜頂禮了!佛陀開示時,聲音美妙令人不會生厭,不論坐得多遠也聽得清楚,而且各人隨類聽到佛陀以個別聽者所能明白的語言及程度來開示,所以佛語之功德稱爲‘六十妙音’。在這偈句中,偈文把宗喀巴大師之語比美賢者之耳飾。世俗的人喜歡以漂亮的耳環來裝飾自己的耳朵,但賢士則喜歡耳朵能聽到大師之妙音開示,所以偈文把大師之語喻爲賢士之耳飾。我們誦這一句時,要同時思憶大師之語功德。

第三句爲對大師之身禮拜。大師聖身與佛身無異。佛身之功德是不可言盡的,經上有說佛身之三十二相及八十種好,衲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去學。

如果我們看到佛身,會生起不想與之分開之念,即使分開了也會心中自然憶念仰慕佛身之端嚴美妙。佛陀在世時,不單止有很多弟子,甚至還有小鳥、牛、鹿等各種動物來瞻仰佛身。這些畜牲在看到佛相時是全神貫注的,即使你去打它們,它們也沒反應,只懂專注地看著佛陀的聖身,這就是佛身之功德感召之現像!

宗喀巴大師聖身與佛身無異,所以也是具有無量功德的。大師的皮膚白裏透紅,代表菩提心﹙白色﹚與智慧﹙紅色﹚;雙手作說法印,表義證世俗諦與勝義諦於同時,兩手同時也表義顯密兼授;雙掌互對表義緣起與性空互相依賴成立;大師手持的月花(注:即‘烏巴拉’花)表義大師之開示基於他的大悲心;花上的經函代表一切佛法,另一朵花上之劍表義斷執之慧;大師的黃冠代表已證正知見與圓滿智慧及其弘戒之決心;三衣表義大師之戒行清嚴;我們必須知道這些表義,在觀想大師的時候就會懂得憶記大師之功德。

偈文中的第四句‘敬禮見聞思皆勝之尊’,是說不論見到、聽到及想到大師之身、語、意功德,都會有很大的利益,所以我們向這樣的一位大師頂禮。

在修禮拜時,我們正在禮拜大師之身、語、意,但自己也是以身、語、意來禮拜的!誦念這一偈時是語禮拜,心中憶思大師之功德爲意禮拜,同時合掌低頭爲身禮拜,三者加起來就是同時以自己之身、語、意禮拜大師之身、語、意。禮拜可以分爲大禮拜、半禮拜﹙即五體投地﹚及合掌低頭三種。在念誦的時候,我們可以合掌恭敬低頭,這也是一種禮拜。大家也可以站地來作大禮拜,但一般之習慣是在上座前先作大禮拜,念至儀軌的這一偈時就合掌恭敬。在修禮拜時,也有一些特別的方法去觀想。前面我們已說過,要觀六道衆生圍繞自己同時修行。在禮拜時,還可以觀 自己有無數化身變化出來,自己以無量化相同時拜佛頂禮。此中的觀法有兩種:

﹙一﹚觀自己身體每一個毛孔化出一個化身,每一個化身之每一個毛孔又化出一個化身,如此觀爲算不盡之身體,同時頂禮;

﹙二﹚觀自己從無始輪回以來之過去世的身體同時化現頂禮,但必須觀想自己過去世在畜牲、餓鬼、地獄、天及修羅道轉生時之身體現在化爲人相。由於過去世是算不盡的,所以這時我們有數不盡之身體同時在一起禮佛。

在禮佛時,還要想著面前之宗喀巴大師與心子爲所有佛及聖衆、歷代祖師、所有本尊及上師之合一化相,要想著向他們﹙注:即三祖師﹚禮拜等同向所有三寶及聖衆同時禮拜。

以上這些並非修〈兜率百尊儀軌〉之不共開示。在平時,譬如到佛寺禮佛、朝禮聖地等時,也可以同樣地觀自己化身無盡,而面前頂禮之對像乃一切聖衆與聖物之總攝。這樣去禮拜的話,一拜就可以積聚無量之功德,利益十分廣妙。

我們曾經說過這儀軌可以與四加行合修。四加行各有獨立的儀軌,也有四加行合一之儀軌,作用都是一樣的。我們修〈兜率百尊儀軌〉的人,如果同時要修四加行,可以與此儀軌合修,那樣就是五加行合一儀軌而修了(因爲這儀軌本身是上師相應法,所以本身也是一種修上師相應加行之儀軌)。修加行以十萬爲一單元,一般是要作閉關修才算是正式的修加行。一個關期中起碼要完成一項加行,也可以一關期中把四、五個加行一次修滿,甚至在一個關期中修滿九種加行(即五加行加上水供、造佛像、金剛空行火供及三昧耶金剛法)。在閉關時,我們可以把這儀軌作爲上師相應加行儀軌,誦大師贊十萬遍,另外依四加行各別獨立儀軌或四者合修儀軌而修持五種加行,也可以把四加行全部並入此儀軌中修。在不是閉關的時候,我們修加行的數目並不能算是正式修十萬遍各種加行,但當然也有很大利益與效用。如果要把四加行之禮拜加行並入此儀軌中合修,可以在修到這一偈時加修禮拜加行。在禮拜加行之閉關中,一座上修到這時候就開始禮拜,拜到心目中設定之數目或該座快滿時,就把儀軌中剩下來之部份修完。這樣一天分幾座地去集聚禮拜的次數,以滿十萬拜爲一個單元。如果是日常修誦,也可以加修禮拜加行。如果不欲加修禮拜加行,就在念誦完禮拜支後念誦下一偈繼續修下去;如果要加插修禮拜,則要站起來開始禮拜,在拜完自己心目中要做的次數後才繼續念下一支之供養偈及其他未誦的部份。如果是修禮拜加行之閉關或日修時加修禮拜加行,就必須作大禮拜或起碼作半禮拜。剛才說修儀軌中之禮拜支時,可以合掌恭敬以作身禮拜,這只是限於修〈兜率百尊儀軌〉之禮拜支時可以如此。如果是合修禮拜加行、閉關修禮拜加行或單獨依其他儀軌修禮拜的時候,要做十萬遍大禮拜或半禮拜,不可以重複合掌十萬次就當作修滿十萬遍禮拜。身體有病或殘障的人,可以向自己之師父請求開許及另授方便的拜法,其他有能力的人都應作大禮拜或半禮拜。

修這個法門並不一定要同時加修禮拜加行,但如果能加修倒是很好的。要同時修四加行的人也不一定必須與這儀軌合修。如果要依單獨的儀軌來修禮拜加行的話,應依〈菩薩墮懺〉﹙注:即〈三十五佛懺〉,出自〈三蘊經〉﹚,以三十五佛爲資糧田而集十萬遍禮拜。如果想與〈兜率百尊儀軌〉合修,方法是這樣的:

〈兜率百尊儀軌〉與禮拜加行合修之方法

我們先要學懂正確的頂禮姿勢:站立時如軍人立正般挺直身體,這不是做給他人看的,在自己一個人拜佛時也一樣要站得莊嚴堂正;然後雙手合於胸前,拇指屈入掌心內;然後把合掌之雙手放頭頂上,再碰額頭,然後碰口或喉部,再觸心部,最後拜下去,雙掌分開貼地;如果是作半禮拜,就在拜下時以額碰地,加上雙膝與雙掌貼地面,這就是五體投地頂禮;如果作大禮拜,則在雙掌觸地後把全身﹙注:即胸部及面額﹚觸地,雙臂向前伸出合掌,起來時以手掌縮回貼地支援身體起立,雙掌不應以指作拳形或如畜牲之蹄或爪形,免積生爲畜牲道之因緣;拜下觸地後應馬上起立,不可以臥地稍休或如懶牛般懶洋洋地爬起,免作招致生爲畜牲之因,同時也因爲起身時表義迅速地引領衆生離苦,所以宜迅速地起立,不作拖延;起後雙掌合于胸前立正,這樣是一拜;又把合掌放頭、額、喉及心,再拜下去,再起立,就是第二拜。雙掌合什表義悲智雙運,拇指屈入如掌持寶珠(注:即掌心內空)。觸頭頂及額是憶記及積因以能成就佛身之無見頂與眉間白毫。這些是佛身之相,代表其內在功德。積因去成就佛身,也即是積集未來成就佛身之意思。觸喉或口部是積集成就佛語之因。觸胸前是爲了積集成就佛意之善因。此外,十指亦表義十種圓滿。

在禮拜時,同時應對禮拜之對像生恭敬心,口同時作念誦。開始之三拜可以先念〈增長禮拜功德咒〉,一拜就念一遍咒,共三次。咒文爲:

南摩曼珠絲裏伊 南摩淑絲裏伊

南摩烏他瑪絲裏伊 疏哈

namo manjusriye namo susriye

namo uttamasriye soha

這個咒能令禮拜之功德增十萬倍,一拜之功德就成爲十萬拜之功德!所以前數拜可以先配合誦數遍這個咒,令跟著再做之多次禮拜的功德得以增長。

在前三拜(同時誦咒)以後,這一座中你準備做多少拜就做多少次,譬如說早上第一座拜了五百次,第二座又五百次,下午又作五百次,晚上又拜了五百次,這樣就有了二千拜;閉關時就是這樣計算,到拜滿十萬遍就完成了一個單元之禮拜加行。十萬只是一個用來作結算之數目,不是說一生中拜滿十萬就夠。我們一天未成佛,還是需要多作禮拜的。如果這次閉關做了十萬,未來仍須重復閉關修更多次的十萬遍。

我們可以用念珠來計算,也可以放若干顆小石頭及一個小杯在地上,在每一次拜下去時,就隨手把一顆小石放進杯裏,當全部石頭都在杯裏時,我們就知道已經完成了若干數目的禮拜。

在這樣禮拜時,我們格魯派是誦〈菩薩墮懺〉儀軌的。如果覺得太難的話,也可以每拜一次念一遍〈兜率百尊〉之禮拜支(即‘上師智慧意念遍量知……’等四句偈文),觀想面前之宗喀巴師徒三尊於雲上和其他細節,心中憶記大師之功德而生敬念,這樣重復地把這四句一遍一遍重復地去念,同時一下一下的拜。拜滿心目中之次數時就坐下來,繼續修誦儀軌中之下一支。

如果要依〈菩薩墮懺〉來修,就要觀宗喀巴大師心中‘吽’字(見圖﹚化出三十五佛在大師面前,亦即自己與大師的中間虛空。若無能力觀三十五佛者,可意想大師即三十五佛之總持,然後依本來已觀出之資糧田(即宗喀巴父子三尊)而修誦〈菩薩墮懺〉,同時作禮拜。

觀三十五佛者,有多種不同之觀法。若依衲之根本師祖柏繃喀大師開示之略觀法,應觀中央爲釋迦如來﹙見圖﹚,上方有十佛,下方有十佛,釋迦如來之右有七佛,左又有七佛。所有如來皆坐於由大象肩托之珍珠寶座上。觀想大象座是有特別意義的:因爲像是群獸中最堪負重者,觀諸如來坐在象座上是喻三十五佛爲最能淨罪之聖者。三十五佛各有不同身色、法器及手印,但爲令方便觀想故,我們可把儀軌中之三十五佛分爲五組,各七尊如來:首組由釋迦如來起至寶焰如來,除釋迦觀爲金身(見圖)外,龍尊王如來觀作頭白而身藍,二手雙握以中指直豎而相觸(見圖),餘皆觀爲阿門佛身相,身藍色,作左手定印右手觸地印﹙見圖﹚;第二組由寶月光如來至清淨施如來,全觀爲毗盧遮那佛身相,身白色,雙手作說法印﹙見圖﹚;第三組由水天如來至無憂吉祥如來,全觀爲寶生佛身相,身黃色,作左手定印右手施印﹙見圖﹚;第四組由無愛子如來至名稱普聞吉祥如來,全觀爲阿彌陀佛身相,身紅色,雙手作定印﹙見圖﹚;第五組由帝幢幡王如來至寶蓮華善住須彌山王如來,全觀爲不空成就佛身相,身綠色,作左手定印右手說法印﹙見圖﹚;三十五佛皆現僧相,披三衣,作跏趺坐,具足三十二相及八十種好等。這是柏繃喀大師所授之三十五佛簡易觀法。若依三十五佛各別身相、手印及法器而觀當然亦可以,但衲恐怕大家不易做得來!若能清楚觀起此五種身相﹙見封面內頁彩圖﹚的三十五佛﹙除釋迦及龍尊王佛觀爲本來身相外﹚在前,已經十分足夠了。

觀想及稱念三十五佛名號有不可思議之功德:

觀釋迦如來者能滅過往萬劫罪業。

觀金剛藏要能摧如來者得滅過往萬劫罪業。

觀寶光耀如來者得滅過往二萬劫罪業。

觀龍尊王如來者得滅過往千劫罪業,並得免于龍族加害。

觀勇猛軍如來者得滅過往口作之惡業。

觀吉祥喜如來者得滅過往意作之惡業。

觀寶焰如來者得滅過往兩舌及破和合僧罪業。

觀寶月光如來者得滅過往一劫罪業。

觀不空見如來者得滅過往宣說四衆過失之惡業。

觀寶月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殺母之無間重罪。

觀無垢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殺父之無間重罪。

觀吉祥施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殺阿羅漢聖人之無間重罪。

觀清淨如來者得滅過往世出佛身血之無間重罪。

觀清淨施如來者得滅過往多世之罪業。

觀水天如來者得滅過往世驅逐阿羅漢之惡業。

觀水天王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殺菩薩之五無間重罪。

觀吉祥賢如來者得滅過往殺害聖者之罪業。

觀旃檀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世阻止別人供僧之業。

觀無邊威德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毀塔寺之惡業。

觀光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世由嗔而起之罪業。

觀無憂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世由貪而起之罪業。

觀無愛子如來者得滅過往萬劫罪業。

觀華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萬劫罪業。

觀清淨光遊戲神通如來者得滅過往七劫罪業。

觀蓮華光遊戲神通如來者得滅過往意作之惡業。

觀財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妄取僧物之惡業。

觀念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謗僧罪業。

觀名稱普聞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一切嫉妒之不善。

觀帝幢幡王如來者得滅過往慢心之不善業。

觀善能鎖伏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世之兩舌惡業。

觀鬥戰勝如來者得滅一切煩惱。此尊如來之像極爲少見,若大家有緣遇上又能力所及,應恭敬請回珍藏。

觀善能鎮伏逝吉祥如來者得滅教令他作惡之業。

觀普照莊嚴吉祥如來者得滅隨喜他作惡之業。

觀寶蓮華善能鎮伏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滅法及謗法罪業。

觀寶蓮華善住須彌山王如來者得滅過往謗師及破三昧耶誓戒之罪業。

觀想三十五佛有以上這些功德,所以我們要重視這禮拜三十五佛的懺罪法門,多作禮拜、觀想及稱誦佛號。

在觀出三十五佛後,依〈菩薩墮懺〉﹙已印於附錄中﹚誦念首段之皈依文:‘我名﹙某某﹚者恒常皈依上師皈依佛陀皈依法皈依僧’,然後開始拜三十五佛。儀軌在稱念三十五佛名號後有懺罪文,我們修這儀軌可以采以下三個方法之一而行:

﹙一﹚假設想拜一百次,就每念一個佛號拜一次,拜完三十五佛就念懺罪文,然後又從釋迦如來開始拜三十五佛,又再念懺罪文,如是地做三次就剛剛超過了一百拜;

﹙二﹚從釋迦如來到最後一尊如來順序地拜及稱念各別佛號,然後又回到釋迦如來名號,這樣連續把三十五佛名號順序拜三遍,以達到百拜之數,最後念懺罪文一次;

﹙三﹚仍假使欲集百拜,則先對釋迦如來拜三次,同時稱念名號,然後對第二尊佛又頂禮三次……,在對最後一尊佛頂禮稱誦三次後,也就完成了剛超於一百拜的次數,最後念懺罪文一次。

第二及第三種方法總共只念了懺罪文各一次。第三種方法比較利於著重觀想每一尊佛及祈請他加持,因爲我們對同一尊佛連續頂禮了數次。每一座如果要念一千拜,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去做,餘此類推。

在有些版本的三十五佛懺儀軌中,在佛名後並無 ‘如來’尊稱,但宗喀巴大師開示說必須稱念‘如來’這個尊稱,所以在格魯派的懺法中都必定在佛號後加上‘如來’稱號。此外,也可增誦藥師七佛名號而作額外的禮拜稱名,因爲這七佛與末法衆生特別有因緣。

最後之懺罪文的意思是說:禮拜者懺悔過往世至今所積作之罪業及回向一切善業,誦時應好好地發懺悔心。有關懺罪之修持,我們在說至懺罪支時,會比較深入地開示。

最後我們觀三十五佛融回于宗喀巴大師心中,然後繼續修〈兜率百尊〉正文的下一支:

供養支

淨水鮮花燃香共明燈 塗香種種雲海諸供品

實設排備以及意觀者 我今誠奉殊勝功德田

這一偈爲七支中之供養支。供養是慳吝的對治法門。

供品分爲不同之種類,如外、內、秘密及勝義供等。我們凡夫並無能力作內、秘密及勝義供等殊勝之供養,所以必須好好去作外在的供養,包括供養前面已說過的壇前實物供品及觀想出來之供品。

實物供品之多少是不太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供品之來源清淨及供養心清淨。在前行開示中,我們談到了供品必須是不依惡業而換取的,例如不是由殺生而得來的供品等等。如果你以作殺業、淫業或偷業等而換購的供品來供養佛或自己之師父,卻不髮露供品之不淨來源,這就是不如法的!但如果是心生懺悔之心而供養以作淨罪,只要說明供品之來源乃由不善業而來,現生懺罪之心而作供,這是可以開許的。

除了實物以外,也可以觀想實物供品變爲無窮無盡地供養,也可觀想山河大地及宇宙中之花、藥等妙品作供。雖然它們不全屬於自己,但宇宙大地是衆生之共業所生,所以自己是它們的主人之一,故此我們可以觀想以整個宇宙作供。自己、衆生與聖者的智慧、功德及修持這幾類無形相的東西,也可以在意念中供養。

在念誦供養支時,應觀壇前供品變大及變多而作供,心內要歡喜地作供,不可生吝嗇心,也要想著大師與兩位心子歡喜受供而生起樂受。

宗喀巴大師及諸佛並不需要我們所供之凡俗物品,也不需以我們供養之飲食維生。這些供養的行爲,是我們爲了自己積集資糧功德而做的,不是爲了佛之利益而做的。事實上,他們也不會因我們之供品而生樂受,但爲著吉祥之緣起,我們仍然必須這樣地去想。

懺罪支

懺罪支的偈文也是四句:

凡從無始以來所積集 身語意作諸等不善業

更曾違悖三律儀戒誓 至心一一不善皆懺悔

這一偈是七支中之懺罪支。前面開示中曾說可以在禮拜支中加進禮拜加行修持,但如果把禮拜加行並入現在這懺罪支中修,也一樣是如法的,因爲禮拜與懺淨二者有密切之關係。

佛教中常常說要懺罪障,到底甚麽是‘罪障’呢?如果不知道甚麽是罪障,就無從懺淨了。我們必須清楚明白‘罪障’這個概念:它是甚麽?它從何來?如何能消除它?如果不知道這些的話,就談不上做甚麽懺罪了。

我們在六道中屢曆生死輪回,從不止息,所體驗的是無盡之痛苦。單只在人道的轉生,已經有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此外還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及五陰熾盛苦等等,這些苦大家都正在經歷,所以就不需多講了。人間算是六道中較爲少苦的一種轉生,在三惡道中的苦更大。即使生於極大福樂之天界,一樣還是有苦。肉體的痛苦已經不堪忍受了,但精神上之痛苦則更甚。這些苦由何而來呢?我們一般之看法,都以爲是外來的因素導致我們受苦,譬如被蟲叮了一下,我們就認爲苦由蟲而引致;有人對你發脾氣,令你不高興了,你就認爲苦乃由這個人而來。我們常常都是這樣地想,認爲苦報是外來的,儘是他人的錯、是蟲的錯、是世界的錯等等。其實這些外在之因素只是一種助緣,我們心識中必定先有苦因,在碰上外緣時才會感招苦果。如果沒有苦因,即使碰上適合的外在因素,也肯定不會體驗苦果。譬如說你並無因服毒而死之因,即使有人迫你喝下一瓶毒藥,你也不會有事!只有緣而沒有因,是絕不會成果的,就像你對沒有種子的泥土淋水施肥,絕不會有發芽。本師釋迦牟尼也曾飲下毒物,但他一點事都沒有,因爲他已經再無苦因了。

我們生病,甚至死亡,都各有外在之因素,譬如意外、細菌感染等等,但是主要還是因爲我們有這個能感召苦果的業因在心中。我們有無量的苦因,也有一定的善因,這些業因待遇上適當的外緣時就會結果,像久存之種子現在碰上了泥土、肥料、水份和陽光一樣。單單是抱怨有苦是沒用的,我們必須知道它的因。所有苦因都是自已從無始以往輪回以來累積的,即種種的不善業。不善之種類無數,但可以用十不善業歸納:殺生、邪淫、偷盜、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慳貪、嗔恨及邪見;又可以進一步歸納爲身作、語作及意作這三種不善業;最終可以追溯至無明及我執。因爲我們曾作種種能招致苦果的因,所以就不息地輪回,不休止地受痛苦。所以我們需先知苦,再要尋因,這些教法歸納爲佛陀的開示中之四聖諦(參閱〈菩提道次第廣論〉等大著)。所謂‘罪障’,包括了這些苦因、其果,也包括了心識中這些業之薰染習氣及病患與 ‘非人’等之障礙。要想不受苦,就先要戒作新的苦因,奉行十善,還要同時懺罪而淨化已積集下來之罪障。

要有效地懺罪淨化,必須具備四個因素:

﹙一﹚依止力 —— 在這法門中,我們依止的對像是面前之 ‘宗喀巴師徒三尊’資糧田。在其他法門中也各有其依止之對像。這依止心是第一種懺淨業障的力量;

﹙二﹚追悔力 —— 應於心念中生起懺悔懼報之心。我們幻想有兩個犯了罪的人,自己是其中一個,另一個正在自己面前受刑,自己的心必定會很畏怕快將臨頭的刑罰,十分懊悔曾作罪業,心想若可以從頭來過,決定不會再作同樣的事;我們在懺罪時就如這種心態,要生起如同上述情況下的真切追悔心,尤其要追悔今生與過去生毀犯別解脫戒、菩薩戒及密戒(注:即‘三律儀戒誓’)之罪業;

﹙三﹚對治力 —— 對治的意思是持著懺罪的念與爲求淨化之動機去做的任何善行,可以分爲主要的六種:持如來名號、持咒、誦經、禪修空性、供養及依佛之形相而作之修持,例如觀仰、禮拜、繞行及造贈佛像等。我們修〈菩薩墮懺〉時就包含了誦佛號與觀想佛陀的元素在內;及

﹙四﹚遮止力 —— 遮止力是決心以後不再作的意思,與追悔力並不一樣。追悔力是指悔懊曾作之業,遮止力是指戒未來再犯同業。例如懺淨殺生罪障時,應思日後不再殺生,至低限度要誓願某段期限內不再造作此業。殺生等業,乃違反皈依法寶之行爲,應立戒止。若其他自知易犯之不善業,亦至少應發心遮止一段期限。若拜懺而心中完全並無以後不作惡之決心,則四種力不具足。

修儀軌至懺罪支時,應思業果而真切地生追悔心,一心依止面前資糧田,誦懺罪支偈一、三或多次,再生遮止不再犯之心,這樣便四力具足,成爲很有效力的懺淨了。若依〈菩薩墮懺〉而做,亦一樣應具足四力才會有效。

以上爲有關四聖諦、懺罪及四力之淺說,這些是十分重要的教法,絕對不可忽視!大家應讀 〈菩提道次第廣論〉 等等著作而細心修學,剛才所說的只能作爲一個概說,並未夠深入地講述。能夠明瞭這些教法而具足四力地去懺罪的話,上者可把一切罪障連根懺除,就似是把欠款連本帶利還清那般,下者至少也像是把欠款之利息不斷償還,令債項本金不會天天滾大那樣。如果沒有具足四力,只是盲目地持咒或禮佛,也會得到一定的利益,但卻不成爲有效的懺罪淨化。

修畢懺罪支,可以增並四加行中之懺罪加行於儀軌中。若不增修,則修誦正文之下一支。若欲增修,則應如以下而作。如欲依單獨之儀軌修此項加行,則依金剛薩埵的儀軌而修,其中有分不同密部及化相傳承﹙法師著作〈本尊海會〉第一集中載有瑜伽密部〈金剛薩埵懺罪儀軌〉之正文及導修開示﹚。

〈兜率百尊儀軌〉與懺罪加行合修之方法

修懺罪加行者,不論依哪一部儀軌,主要之修持爲觀想金剛薩埵於自己頂上,持百字明,配合其他三力而懺罪。閉關者於每座中誦若干次百字明,每天積集,至誦滿十萬遍爲一單元之圓滿。若非閉關而欲于日修兜率法門時增修懺罪百字明亦可,持咒遍數當然越多越好,少則不少於二十一遍。經雲每天若能誦此咒二十一遍,可以令不善業不至增長。我們未懺淨的不善業之業力是會自然增長的,今天不懺,明天就變成一倍;譬如昨天殺了一蟲,今天就有了殺兩隻蟲之業力,再不去懺淨的話,明天就變爲殺了四蟲之業力,到十五天後這業力就變大至萬多倍,等同殺一個人之罪業的業力,所以這果報是很可怕的!每天誦念二十一遍百字明,起碼可以不使這些惡業的力增大。所以如果每天可誦至少二十一次百字明的話,是很有好處的。

我們觀面前雲上宗喀巴大師心輪有一藍色藏文‘吽’字﹙見禮拜支中之附圖﹚,由這字中化出一尊金剛薩埵﹙見封面內頁彩圖﹚來到自己頭頂上之虛空,身色白,一面二臂,作雙盤坐,身穿絲綢華衣,帶佩寶冠、臂環、耳環、足環等飾嚴,坐蓮中月座,年青朝健之相,右手以前三指持金剛杵於心輪,左手持鈴於腰部而鈴口向內。他的心輪有另一蓮花與月座,月座上中央爲白色‘吽’字,字之周圍順時針方向繞著白色之百字明咒句成圈狀,皆爲光明質相。他的長髮束爲一層一層的頂髻,法相莊嚴。有些圖片中的蓮花及月座之下有寶座承托,但在金剛薩埵與〈兜率百尊儀軌〉 合修的時候,不需觀有寶座,只觀想大師心中之‘吽’字變出一尊金剛薩埵坐在蓮花及月座上,來到自己頂上就可以了。

然後我們開始持百字明,誦時把在這一座中所欲誦滿的咒數分爲三節,如欲誦二十一遍,則每節七遍,若誦一百零八遍,則每節爲三十六遍,餘此類推;三節的觀想略有不同,以下會講到。金剛薩埵百字明爲:

唵 班渣薩華三瑪呀 瑪努巴啦呀 班渣薩華爹努巴的斯他 只度妹巴華 淑陀卡唷妹巴華 淑婆卡唷妹巴華 阿努勒陀妹巴華 沙華悉地妹巴呀渣 沙華卡瑪淑渣妹 切登舍理央固路吽 哈哈哈哈巴卡溫 沙華他化卡他 班渣瑪妹門渣 班芝巴華瑪哈三瑪呀 薩華阿吽吽呸

om vajrasattva samaya manupalaya vajrasattva teno patista drido mebhava sutokayo mebhava supokayo mebhava anurakto mebhava sarva siddhim me prayacha sarva karma sucha me chittam sriyam kuru hum haha haha ho bhagavan sarva tathagata vajra ma me muncha vajri bhava mahasamaya sattva ah hum phat

該注意咒中之‘哈哈哈哈’要念作‘哈哈、哈哈、’,以兩個‘哈’音爲一單元而誦。咒尾之‘班芝巴華瑪哈三瑪呀’中的‘班芝’﹙Banjri 或Vajri﹚常常有藏人及漢人都以爲是‘班渣’﹙Banjra或Vajra﹚,大家要留意。有些上師習慣把梵文中之Vajra 念作‘班渣’﹙Banjra﹚,這是如法的。很多藏人都這樣念,衲本身也慣了這樣發音,但梵文本來是Vajra﹙音爲‘娃渣’﹚。

以每座修二十一遍爲例,分爲三節,即每節誦七遍;誦第一節時觀頂上金剛薩埵心輪之白色‘吽’字與圍繞此字之百字明咒流出甘露,由心下流而出體外,穿過月座與蓮花,由自己頭頂中脈開孔入自己體內。自己身體觀爲空心的器皿般,這甘露由上而下,把體內之罪障沖出下體出處。觀罪業等化爲黑煙及污水等流出;病患等化爲膿、血、痰等流走;魔障、‘非人’及他人之邪術加害等化作蜈蚣、蛇、蠍子等毒蟲慌忙逃出體外;誦咒七遍一直都做這個觀想,最後想自己身體尤如水晶般通明通透,十分清淨。這一段中主要集中觀想淨化自己身體所有罪業、身體上之病患與障礙。

然後修第二節,還是誦同一個咒七遍,但這一次觀身體下部密封,甘露流入體內時把上述的罪業、病患及魔障﹙仍觀爲污水、膿血及毒蟲等﹚隨著甘露在體內集積而被浮上來,最後由身體上部開孔而被沖出,甘露就充滿了全身,觀想自己現在淨化了。在第二節中主要集中想著正在淨化語業上之罪障、病患及魔障。

第一、二節的修觀可以加觀流出之毒蟲都轉生去人道中,這樣去觀可以配合利益衆生的修持。另外可加觀汙物流入座下裂縫中,直流至住在地底深處的‘死主’口中,把‘死主’喂飽滿足了,他就沒興趣再加害自己的命壽,然後地面裂縫重新合起緊閉,上面封上金剛交杵﹙注:見請長住世支中附圖﹚,自己的壽元就十分堅穩了,這是行者可加觀之延壽法門。

最後修第三節,還是誦同一個咒七遍,但這一次觀一切罪業、病患及魔障由身體各部份向中央心間聚合,成爲一個黑球一般。持咒時本尊流下之甘露入於自身,至觸及黑球時,把這黑球引爆了,刹那間灰消湮滅,自己就淨化了。在第三節中,主要集中於觀想淨化自己意念上之罪障、病患與‘非人’、邪術等之魔患。

如上述所說,持咒時漸次作三節之觀想,最後就想自己之身、語、意皆已被淨化,然後觀頂上之金剛薩埵縮小下降,融入自己身體中。

配合上四力中之依止力、追悔力及遮止力,這樣去修就四力具足了,成爲一種很有效的淨化懺罪法門。我們有時生並患上絕症、受到 ‘非人’ 加害及魔障與邪術加害等,雖然看似是由他人、環境及病菌等引致的,實際上這些只不過是有利的外緣,真正的起因是自己曾造下會導致生並受‘非人’加害等不善因。這個懺罪法門及拜三十五佛等法門可以淨除罪業,同時也有助於解決病患、‘非人’及魔障等問題。

現在所授的只是十分淺略之金剛薩埵百字明配合〈兜率百尊儀軌〉合修的方法,衲以前曾講授較詳細一點的觀想和修持金剛薩埵之獨立儀軌,香港的弟子已抄爲文字印了出來,大家若欲對金剛薩埵法門進一步學習的話,可以參考那本小冊子﹙注:已以〈本尊海會〉爲書名出版﹚,大家如沒有受過百字明傳承也可修,但最好是要找到有傳承的導師授予口傳或金剛薩埵灌頂,這樣就最圓滿了!但找師父要慢慢觀察,一旦受了口傳或灌頂則必須視師爲佛,所以事前之觀察及查究傳承是否完整與清淨是十分重要的!在仍未找到合格而令你能生起信心之上師前,也可以先念咒。即使無傳承而修誦,以這個咒來說,尚不算是不如法,大家可以放心。

把〈兜率百尊儀軌〉與懺罪加行合修的人,到此就修完了懺罪加行,再下來就是到〈兜率百尊〉正文中的下一支—— 隨喜支:

隨喜支

正文中的隨喜支也是一偈四句的:

于此濁世勤于聞與修 斷除八法盡取暇滿義

怙主所作廣大事業湧 弟子至心生起隨喜心

如果我們對他人的善行不生妒忌,反而生出歡喜心,就可以積集很多的功德。曾經有人要求宗喀巴大師教授一個最易行卻又最有益的法門,大師就教示了隨喜的修持。

隨喜是不論行、注坐、臥都可以修的法門,十分易行,利益卻很大。我們可以隨喜自己曾作之善、或他人之善行,也可以隨喜聖者之悲心與事業、凡俗衆生之善心與善舉,這些都可以去隨喜。如果我們見到某人爲寺院辦事,我們不要去想:‘這個人可能只是爲了爭取表現,討好高僧/,我們要想:‘這人做的事對寺院有建樹,對弘揚佛法也有利,對他本人也是一件好事!我願我也可以做一樣的善行/,這樣就可以積集功德,同時也對治了妒忌心。有人說如果隨喜的對像境界比自己高,你可以在隨喜時得他這善行之一半功德;如果二者境界一樣,隨喜者可得同等功德;如果隨喜者境界比作善者更高,則甚至可得他所作的這項善行之一倍功德!我們世間上有不少人的善行值得隨喜,歷史上有更多佛陀、菩薩、聖者、高僧及祖師等之悲心與事業可以供我們去修隨喜,所以這隨喜是最易修的法門。即使你沒去做甚麽大善行,但透過至心隨喜他人的善行,也可以得到很多功德。諸佛、菩薩與祖師等的功德是不可思量的,即使其中任何一位之功德也已是不可思量的了,我們通過隨喜讚歎他們的功德事業,如果能藉此而得到他們其中一位的一丁點功德,那已是十分不得了的事情!

除了想及聖者與凡衆之善行外,我們也可以多看歷代大師之傳記,從而生起敬信及隨喜。閱讀高僧及大師傳記時,要以隨喜心恭敬地去看,這樣才可以有利益。如果翹著腿、抽著煙,當作是看流行小說那樣地去看的話,是不可能生出隨喜之功德的。

在這儀軌中,我們隨喜的對像主要是宗喀巴大師。偈文是贊大師在末法及當年西藏佛法衰落顛倒的世代,仍然能清淨地去勤作聞學及實修,令暇滿人生過得有意義,所以我們對大師之事業生隨喜之念。偈文中之‘怙主’二字是尊稱宗喀巴大師;‘斷除八法’指大師之聞學及修持並不受一般凡夫對利、失、毀、譽、稱、譏、苦、樂八者之愛與憎的凡俗心態所薰染,而是不爲世間利益、名望及快樂等而清淨地去做的;‘事業湧’是形容大師之事業如海洋之波濤。

我們必須知道大師之事業,方能真正生起隨喜心,所以大家應該要多讀大師之史傳﹙注:讀者可參考法王周加卷著、郭和卿居士譯之〈至尊宗喀巴傳〉及修慧法師編述之〈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

在隨喜偈文中,文義提及大師之聞法、實修、他不受世間八法薰染的淨行和廣大之事業,我們現在也略說一下大師在這些方面的成就,以令未及讀大師傳記的人也能生起隨喜、讚歎及效法的心願。

大師之廣學與善學是無可比擬的。在大師之童稚三歲時,即隨義成寶法王﹙頓珠仁欽﹚學習,一切法典只心略思考便能無礙地念誦;大師隨法王學習了很多顯密教法;在年居十六歲時,大師辭別了法王,爲著廣學多聞而前往前後藏地求法,雖長途跋涉而不以此爲苦。在十七歲時,大師隨止貢派法王京俄仁波切學習了大乘發心法與大手印五法等止貢派法要及金剛鬘與那諾六法等甚深法門,又隨名醫學習醫術,爲時不久即成爲了精通醫學者。在極樂寺中,大師隨諸宗師學〈現觀莊嚴論本釋〉等慈氏論著,在這段時間中,大師前後只用了十八天就把〈現觀莊嚴論〉之正文、印度及西藏大師之註疏等學得通達並能背誦,令當時之教授與同學讚歎驚訝他的警人慧力,後又在寶尊勝譯師﹙仁欽南傑﹚處得受紅大威德等密法傳承、在堪欽巴處習〈噶當道次第〉。後大師依仁達華聽受俱舍句義指授等教法及隨譯師學〈阿毗達摩集論〉、隨智明大師﹙洛色﹚學〈律經根本〉及〈律本釋〉與所有支分,同時每日不斷背誦〈律經根本廣釋〉。仁達華大師是一位精通俱舍教法的宗師,在教授宗喀巴大師的時候,宗喀巴大師只需聽受一次即完全領悟,並針對疑點而發問,仁達華大師曾欣慰地嘉許:‘對你教授必須很留神呀/,這是指稍不留意,便會被宗喀巴大師之警人智慧問出破綻!在大師二十二歲時,大師又隨金剛寶上師﹙多傑仁欽﹚受薩迦派〈喜金剛續〉之講解等等。總之大師一生中,遍學了各派的顯密教法,且能通達無餘;對中觀、瑜伽、因明、律學、俱舍等經典、論著及印藏大師之註疏等無不透徹瞭解,且于各寺中立宗答辯,令當時各派學者皆敬佩萬分。在密法方面,大師不但具足所有密法之傳承,對本續之通達亦是全面的。在成爲有衆多弟子的上師後,大師仍孜孜不倦地求學。

大師在佛學上固然博學深達,對其他如醫學、聲明、詩詞學及曆算學等,大師雖不十分重視,卻能在聽受後完全領會,成爲大小五明之精通者,令當時的人無不驚訝讚歎。在後期,大師在患病時,其弟子延請了十多位名醫會診,但衆醫對大師之醫術都自愧不及,所施藥方等判斷抉擇反而向大師請示。另外也有很多負盛名之醫師都到大師之座前學習藥方與藥性分類,皆從而獲得更高之醫學造詣。

大師之記憶力亦是過人的。曾經有一次,有三位著名善於記憶的人與大師比試記憶力。從太陽剛升出至陽光照射到寺殿金頂間的短時間內,其中二人能背誦熟記一頁經文﹙注:藏式貝葉本經文每頁約一箭杆之長度,每面爲九行密密排列之小字﹚,另一位背誦了兩頁半,宗喀巴大師卻能熟背四頁之多,記憶力尤勝於當時以善於記憶出名的嶺聰麥巴等人。

當時藏地的學習方法是:學者在聽受與研學了一部經論後,便遊學各地著名道場立宗答辯,以求完全通達法義,其中能被公認爲某一部論之通達者已能被尊爲大善知識。宗喀巴大師卻以高超智慧、通達法義及無礙的辯才,在所有的主要道場中依諸論立宗辯經,以正理抉擇經論中之深義,令當時的三藏大德等讚歎折服,後學者則戰戰兢兢乃致不敢與大師辯經。由於大師于立宗時是善巧地以悲心及顯明正見的發心去作的,不少當時的大學者後來都成爲了他的弟子。

有關大師之修持,大家還是應閱大師之各種傳記方能知道他的苦行實修,衲現在只能選其中二、三事略說一下:

大師于幼年隨義成寶法王學習時,在修文殊心咒的時候,一心不亂地持誦了很多遍,竟令他居住的室中石牆自然現出了了分明宛如書寫的文殊咒字,此即大師懇切修習之靈應一例。這件事發生在大師三歲至七歲之間。你我這一類的凡夫,在那個年紀莫說修行,恐怕就連吃飯也不會專心!這可見大師之修持殊勝非凡。

在大師三十八歲時,曾作精進之閉關懺淨修持,由於不斷地供曼達,以致指頭裂傷,肘部磨穿隱約見骨;在作三十五佛拜懺時,大師在石板上不斷禮拜,石地也被他的身體磨出了手腳與頭額的凹紋。

從大師的傳記中,也可以知道大師每一天都不斷地修誦、閱讀經論及修持多種密法,同時還要作開示及著作造論等,每一刹那皆在作利益自他的清淨修行。

宗喀巴大師頭佩黃帽,這個黃帽是有其密意的。在大師在世之年代以前,有一位戒德圓滿的大師是帶黃帽的,所以宗喀巴大師在受過比丘戒後改帶黃帽,以示振興戒風的心意。大師的一生中,對三律儀的大小制戒於各方面及各時中都不犯染,對所有戒律如保護眼珠般防護。在當時的藏地,戒風極爲衰落,一般僧衆不但於細微之戒律不顧,甚至於根本戒律亦不太在意,大師卻以身作則,即使至微戒律亦不破犯,並重興戒風,使毗奈耶制戒之大小界限不使廢失,妥善建立清淨戒規,使令僧衆常帶三衣、錫杖、缽盂等佛制資具,乃至取水及灑淨等事皆無不完全依律制而成辦。此外,在大師圓寂之時,身體毫無垢穢之相,還發出了芬芳的香氣,這種香氣乃由其戒德所示現。

大師在年稚時已常懷離俗世而出家之大願,使其甫滿三歲時即自願依大寶法王遊戲金剛受居士戒,並離家依止義成寶法王學習。年甫七歲,大師即請求法王等師授沙彌戒,取名‘善慧名稱’﹙羅笙竹巴﹚。于大師求學時,大師之母親去信要求大師回鄉,大師卻生起無比之決心,斷除世間情愛,繼續修學佛法以利生。

大師于五十二歲時,中國皇帝﹙注:即明成祖永樂皇帝﹚聞大師之盛名,屢次遣使迎請,並願奉爲國師。大師卻一心只向著佛法,既不貪皇帝之厚禮、賜名及地位等,也不懼畏地辭拒了皇帝的要求,由這些史事中都能得見大師之淨行作風。

由以上這幾個例子,可見大師完全不對名望、利益及享樂等生起絲毫的興趣,所以我們讚歎大師並不受世間八法所染。‘八法’是世俗凡夫的心態的意思。

大師在求學的時期,由於他的善巧及功德引發人們對他的敬信,所以自很年青的時候,大師已經有很多弟子。衲所主持之大藏寺的創寺祖師 —— 三藏法師雅弘竹巴—— 便是大師早期攝受之弟子之一。還有,大師在二十四歲前後便已依四論立宗而被尊稱爲‘噶希巴’,即‘已學成顯法經義的大師’之意思。在大師受比丘戒後不久,被中國皇帝(注:即明太祖)封爲‘灌頂國師’之京俄法王在與年青的大師相見之後,便曾淚涕感動地讚歎:‘宗喀巴這麽年青便已擁有這樣的功德。

大師在年屆三十二歲時第一次造論,寫成了〈現觀莊嚴論廣疏·善說金鬘〉。當時,有一位對大師常作譭謗的達倉譯師。他在看過大師著作後,傲慢心頓時消毀,被折服得造偈讚歎。從這些事中,可見大師之勝德。在著此論後,大師與雅弘竹巴同往拉薩大昭寺作許多遍大悲齋戒禁食閉關。有一天師徒二人於大昭寺著名之‘天成五位一體大悲觀音’像前祈請觀音大士給予夢示,以令知道未來弘法事業之情況。雅弘竹巴夢見兩個白螺由天而降,合而爲一而跌入他的衣中,他隨手取出向東方一吹,螺音震動東方。這個夢兆預示了雅弘竹巴後來在藏東地區(注:即現今之川北)大弘佛法,事業廣大。後來發展果然如此,衲所隸屬的川北大藏寺就是他所創立的一百零八間寺院中的一間。宗喀巴大師夢見來到一個險山,上有一朵盛開青蓮放于白石板上。這是預示大師斷輪回而解脫、不爲自利心沾染、遠離煩惱、觀見一切法理及住持正法之宗風,而且亦表義此宗風將能長住世間。

在大師年四十六時,著作了對後世影響最爲鉅大之〈菩提道次第廣論〉。此論統攝整個成佛之次第,令讀者能見一切法義之互不相違及先後次第,並能令契入佛祖密意及遠離極大惡業,更具備了統攝顯密法義、易行及具足深觀與廣行二大傳承教授此三種殊勝。只要能用心略讀此論一下,我們自然便會深深感歎大師之著作的殊勝與他的貢獻。有關道次第之開示,大師後來又著成了〈菩提道次第略論〉、〈普善德根本〉及〈道之三主要〉等,其中後二論只有短短十多偈之長度,卻已涵蓋三藏一切法義在內4道之三主要〉乃大師爲雅弘竹巴而作之開示著作,文中極慈愛地稱雅弘竹巴爲‘吾子’ (注:請參考柏繃喀大師之〈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及祈竹仁波切開示著作〈道之三主要釋義·甘露心華〉)。

大師于後來著成了對四部密續之法義作詳盡述示及肅清邪見的〈密宗道次第廣論〉,還有很多其他的著作:在顯乘法義上著有〈辨了義不了義嘉言心要〉、〈中觀解釋廣論〉、〈明燈論釋注〉、〈事師五十頌註疏〉、〈根本智論釋智理海〉、〈莊嚴論筆記〉等;在律學方面有〈上二部戒律還淨法〉、〈菩提心戒解說菩提正道〉、〈戒律類釋、圓、淨、基三種儀軌別解脫取捨略論〉等;在因明學上有〈因明備忘廣錄〉;在密法上有諸密續之釋義多部及密法修持儀軌極多種;此外還有造佛像之度量比例、曆法等著作。已刻板印行之大師著作已有十多大卷,此外還有一些並 未普遍印行的著作。

當年大師事業廣大,很多大德由心敬服。也有一些對大師不尊敬者,在後來見到大師之戒行、或聽到大師之開示、或閱及大師之著作後,往往追悔不已,供造懺悔或讚歎之偈文,並成爲大師之弟子。在我們於〈兜率百尊〉法中所作的觀想及平時看到的唐卡(佛畫)中,大師的座下有兩位弟子,其中大師之右邊的弟子是賈曹傑。賈曹傑最初是薩迦派弟子,親近仁達華等大師,成爲仁達華的七大弟子中最善辯經者。在他未遇宗喀巴大師前,賈曹傑已被尊稱爲‘十難論師’。他最初對宗喀巴大師之名聲不以爲然,故此找大師辯論。在相會時,大師正在說法,賈曹傑傲慢地不脫帽子來到說法道場,宗喀巴大師見此情況便由法座下來,坐著下面講授,賈曹傑卻傲慢地帶帽走上大師法座,坐下來準備在適當的時機破斥大師之論點,但卻一直找不出大師教授中有任何破綻,而且大師之開示乃他從未聞學過之嘉言法要,他就慌忙脫下帽子,佩服地下座頂禮而坐入弟子叢中。之後,他放棄了打算與大師辯論的心願,反而在此後十二年中依隨侍奉大師,成爲了大師之上首弟子。由這些事中可以看出大師開示之精闢非凡!順帶在現在提一下:大師座下左邊的心子是克珠傑,他在未依隨大師前也已經是一位有名的大德。當年大師的弟子中,有不少人本來已經是三藏大師或一派宗師,卻在遇上宗喀巴大師後完全信服依止,足見大師的確有非凡之學問、戒德與善巧!當年還有一位比丘身份的地方領袖叫做劄巴堅參,他本身也是以辯才著名之大師,曾被中國皇帝(注:明太祖) 冊封並賜金櫻這位領袖後來也成爲大師之弟子及施主,大興格律教法,後被另一位中國皇帝賜玉印及冊封(注:明成祖冊封其爲‘灌頂國師闡化王’ )。大師之感召並不限於藏王及衆智者大師,在宗喀巴二十三歲時已有蒙古太子 (注:即帖木兒) 對大師生起敬信而作廣大供養;于大師五十二歲時,又有中國皇帝(注:明成祖)以廣大敬信遣欽差大臣屢次迎請。

有關大師開示講經之能力還有一個好的事例:在大師約三十三歲時,他曾應弟子所求,同時開講十五部大論,在開示期中每天分十五座各說一論,在說論時都各以一部大疏爲主,其他疏鈔補充,把各家之觀點一一提出辨別取捨,以顯出真正之密意;如是者大師在三個月內共講畢十七部大論(因原定之十五部其中兩部于期中講畢而補增另二部),輔以極多有關之註疏,令當時的人都一致認爲大師必定已得本尊之加持或是已證得不忘陀羅尼。這一期的開示中,所講主論有〈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律經根本〉、〈中觀五論〉、〈慈氏五論〉之後四論、〈入中論〉、〈般若四百頌〉、〈入菩薩行論〉及〈上下對法〉,全部除兩部外皆於同一天開講,三個月後於同一天講畢,每天十五座皆演示不同大論,從不混淆。此後,大師亦曾作同時講二十一部及二十九部論的廣大事業,在講每一部論時又攝取多部疏鈔以作補充、對比及取捨決定,成爲令大衆驚歎的事迹。

在大師的廣大事業中,有四件爲最重要的:第一者爲大師年屆三十八時爲精奇寺作了無上莊嚴之重修,在開光法事時,有很多不可思議之端應;第二是大師三十九歲時,在聶區興辦廣大法會,開示戒律教法,詳說墮罪與懺罪等之教法,又爲許多人傳戒;第三事乃大師五十二歲時重修拉薩大昭寺,對僧衆作廣大供養及興辦廣願法會之事迹;第四事業爲大師五十九時爲甘丹寺建殿開光,亦有許多希有靈應。

大師在世時,他親自指導建立甘丹寺,一切如戒律所示那樣:最初觀察地基,再向大衆啓請,所有房舍尺寸皆依佛律規定而建立,這是大師籍著建寺之事同時弘揚戒風.甘丹’意爲‘歡喜’,亦即梵語‘兜率’ (Tushita) 的藏語名稱,這應驗了佛陀在〈妙吉祥根本續〉中之授記:‘於佛滅後,法將漸衰,文殊師利將於雪山邊地受生,建“歡喜寺”,而作佛之事業;又〈傳授教授王經〉中亦授記佛在世時一童子將建寺,寺名有‘甘’字,童子名‘善慧’,大師之出家名正是‘善慧’ (Lobsang);〈楞伽經〉中述及佛陀囑目犍連以神足通往‘廓巴日’山,藏入白螺,待後來之持戒清淨比丘取出,甘丹寺之所在地正好叫作‘廓巴日’山,離拉薩並不太遠,建寺時挖出一白螺,也應驗了授記,這白螺現在還保存了下來。在甘丹寺成立不久後,大師之弟子絳陽初志建成哲蚌寺,釋迦也協建成色拉寺。這三間寺院並非你們心目中的那一種寺廟,而是三所佛教大學,教授三藏佛法,要畢業起碼要花上二十年!衲是在色拉寺昧院畢業的。這三所寺院僧衆加起來近二萬,寺中教授 〈俱舍〉、〈中觀〉、〈戒律〉、〈釋量〉及〈般若〉五部法義,制度十分嚴格,造就了無數的僧材。這些也是因大師而生出之佛法事業。很多漢人以爲西藏佛教就是‘密宗’,這是無知之談!三大寺中萬多位僧人所學習二十多年的,全部是〈中觀〉與戒學等顯教法義。三大寺是嚴禁修密法的純正顯法學院。這樣大規模及長達二十多年的佛學課程,不僅在西藏以前(注:指宗喀巴大師之年代前) 沒有,在今天世界各地恐怕也沒一間比得上!在這裏不妨說一說色拉寺創寺祖師釋迦也協:他正是代宗喀巴大師往北京晉見中國皇帝(注:明成祖)的弟子,被皇帝冊封爲‘大慈法王’及‘國師’等號,又在五臺山大弘格魯派教法,在漢地也極有名氣。

在三大寺建立後,後來又有弟子建成了兩間密學院,專門弘傳密法。兩間密院中之生活十分清苦,教學卻十分完善。

當年的大藏寺 (注:祈竹仁波切所屬寺院)也是一個教學制度完備的大道常此寺院建成於一四一四年,比色拉寺及哲蚌寺還早,但它與三大寺性質不同,三大寺是純粹教學之學院,大藏寺是有常住僧衆之寺院,但也有整套顯密之教育制度。後來我派在各地還建成了拉蔔楞寺、紮什倫布寺及塔爾寺等大道常這些弘揚宗風戒律之寺院,都源出於宗喀巴大師之事業。

大師不單建寺弘法,令自宗光大,他的戒德與學問也促令當時其他學派的僧俗紛紛反省改進,所以也間接倡起了全個藏地之戒風及學風,肅清了當時本來很廣弘之一些邪見。

在大師在世的時候,他的教法已成爲一系,除了叫‘格魯派’ 以外,也稱爲‘甘丹派’ (以主寺爲名) 及‘黃帽派’等。當時大師之教法已弘揚至蒙古、北京及五臺山一帶了,乃至後來數百年間,蒙古的國教以甘丹教法爲宗。大師之教法亦傳至成都及滿洲等地,在本世紀二十年代初期又有漢人比丘(注: 指能海、法尊、觀空等法師) 入藏求法和藏地高僧往內地弘法,章嘉和班禪等大師又在漢地大弘正法,所以令上海、浙江等地現今有很多漢人奉行大師的教法;在六零年代始,大師之教法更傳至西方及東南亞,至今在美國、法國、西班牙、瑞士、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蘇聯、非洲、日本、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地都有我派之道場,還有很多洋僧、洋尼及黑人比丘等,最近甚至還有一個洋人在色拉寺考得‘格西’學銜,成爲歷史上第一個洋‘格西’,這洋人與衲正是同一僧舍的。這一切無不源自大師之教法與事業!

大師在一四一九年圓寂,臨終教示弟子要好好修菩提心,然後大師入于定中,身體顯出了如文殊童子之身色及容貌,周圍有虹光明耀,在後四十九天中,寺院周圍都點起油燈紀念,卻從來無風吹燈滅之情況,天上常有音樂傳來,又掉下各色花朵如雨降,在寺院四周常有祥雲、彩虹及白色之光柱。

大師之肉身被奉安於靈塔中,面向東北,這是爲了令大師之教法能于漢、蒙二地大興而作的緣起;在今世紀二零年代初,爲了重建靈塔,幾位德高之轉世者迎出大師身體放入新塔。他們驚歎大師之身略帶柔軟,並非乾枯僵硬的,頭髮又長出了許多,故衆人又爲大師肉身修發。這些剪下來的聖發會自行增長,有許多的瑞應!靈塔後來於變動中被毀,大師肉身亦被破壞了,只有少許留了下來,現在又建了新塔奉置。大師肉身塔五百多年來靈應甚多,現在被破壞了,只可歎說是衆生之共業及缺乏福德吧!現在甘丹寺大師靈塔中奉安的,是把以前破壞時所遺下之肉身碎片重新入塔的。當年大師遺體在政治變動中被破壞時。有人冒死保存了一些遺發及大師之骨頭碎片送至國外存奉,衲也有幸很到少許。這些大師遺發的確會自行增長,十分殊勝!衲所屬的寺院最近開始興建大師聖像,衲把其中數根放入佛像裏面裝髒,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去朝禮;衲又送予成都的漢人格魯派尼院鐵像寺及五臺山普壽律學院各數根,供這兩間道場珍藏供奉,以生起一個令戒風在這些道場得以大弘的緣起。

藏曆十月二十五爲大師圓寂紀念日,在西藏、蒙古及五臺山各地,人們都不論僧俗及不分宗派,在屋頂上燃起很多油燈紀念;近年來在世界很多個國家,在同一天也有很多人紀念大師,白人、黑人都有!

大師本來就是文殊大士乘願化現的,這一點衲在禮拜支之開示中,已經說明了佛陀等衆多之授記。但大師並不以神通等能力來吸引衆生,而是以敬師、苦修、開示、著論及持戒等方法來弘教的,這是大師特別令人尊仰的原因。如果沒有大師,像〈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樣的鉅著是不會出現的,西藏也不會如後來般尊重戒律,更不會有三大寺這些培育極多大學者的學院。這一切均由大師之善巧、戒德及學問生起!

有些無知的人以爲大師只懂學問,並無真正之證德,也無能力作出神通等事,這些是他們的無知而已。神通等事,即使有少許共通成就者也能示現一些,何況如大師之境界的聖者!大師只是不願顯示神通,偶爾示現了亦囑弟子極力隱密,這表示了大師弘戒之決心。依大師傳中,可見多次大師自然示現神通之事,如精奇寺開光時,衆人見三十五佛入於佛像之中;又有一次天降大雪,大師周圍地面卻不沾一點白雪;於廣願法會中,有大油燈失火,大師僅入座住於定中,火即告熄滅,由這些史實皆足以見得大師已證得內在心氣與四大之自主,故此能控制外在的現像。此外,不少大德皆見大師爲文殊,或有本尊住其頂上等等。大師亦自幼屢見聖衆,文殊直接向大師教授如同面談一般,這些事大師只告訴極親密之弟子,在大師圓寂後方被弟子選錄入傳記之內。這些例子不勝枚舉。還有一次,有一位神變工匠于一日間建造大師像七尊,每尊都酷似大師,大師也十分高興,便也示現了不可思議的事,一天內理髮七次,每一份頭發放于一尊大師像內以作裝髒。大師在世時顯示之神通都極爲隱密,但在大師圓寂時,則示現多種妙事。當時天降雨花、大師現文殊相等等情況剛才已說了,在後來大師還真實化現于弟子前五次而作教授,有關這類史迹大家可以參考大師傳記。但大師從不以神通吸引徒衆,而單以法義與戒行來弘揚正法,這是大師最爲令人尊敬的其中一點。

以上只隨便依記憶說了一些大師之生平片斷,大家宜依大師傳記研讀,剛才所說的只是大師功德事業中之微塵而已!總之,修至〈兜率百尊〉正文中隨喜支的一偈時,要憶記大師之功德,心生隨喜讚歎。隨喜能有效地對治妒忌,又能輕易地積集功德,所以大家請多用心去修這一方面。

請轉法輪支

在隨喜支後,下一支是請轉法輪支。‘請轉法輪’的意思就是請求開示正法。

在本師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就佛果後,本師並未馬上開示佛法,後來大梵天王及帝釋天王聯同以法螺及法輪供養,請求如來爲衆生之利益而開示法要,佛陀應求才開始弘法事業。在佛教傳統中,除特別之情況下,一般都在被請求下才開示佛法,例如在所有佛經中,絕大部份都是有弟子問法,本師才會應求而開示的;在後來的傳統中,法師也是在應弟子或信衆之要求才登座開示教法的,這是一種傳統。

因爲天王供養法輪及法螺的典故,佛教中以‘轉輪’及‘吹螺’來表示開示的意思。

請轉法輪支的偈文是:

至尊上師法身虛空中 遍佈洶湧智慧悲心雲

祈請降澍廣妙法雨澤 依機賜予世間衆生土

這一偈是依詩詞譬喻式而著作的,以虛空喻大師之法身,以雲海喻大師之悲與智德,以雨水喻佛法開示,以大地喻衆生。雨水在世間的作用是可以滋潤大地,令大地豐收,所以這偈把需求佛法指引的衆生喻爲大地,把正法喻爲能利益大地之雨水。雨水的來源是天上之雲,偈文中以雲喻大師之智慧與悲心,是指大師之開示源自于其智與悲德。在藏文中,此偈文是十分有意境的文學結晶,在翻譯成外文後恐怕就不易保留其意境了。在平時大家參加西藏法師開示時,多會唱這一偈作爲求法偈文。

在這一偈文中,請轉法輪之對像是誰呢?當然是宗喀巴大師與其弟子。我們視大師爲已證佛境的聖尊。佛有法身、報身與化身三種身相,法身是不說法的,亦非我們能見,所以請轉法輪其實是在祈請報身與應化身開示的意思。在世俗眼光來說,大師已入滅了幾百年,但我們仍請求他的報身在其淨土中爲諸大菩薩弟子說法,也請求他的化身爲有情說法。大師之化身有很多,我們也視自己的上師爲佛與大師之化身,所以此偈也同時是在請求自己之上師開示說法的意思。在修法上,成就之要訣是視自己之上師與所修本尊及佛乃同一體性之不同化現,此乃心要。在〈兜率百尊儀軌〉中,我們所修之主尊乃宗喀巴大師,所以要想自己上師與宗喀巴大師爲同一體性。在請求宗喀巴大師說法之偈中,我們也是在請求自己的上師說法。在前面已修之禮拜、供養、請長住世等修持中,也一樣是同時對宗喀巴大師與自己上師所作的。二者乃同一體之不同化現,不可視爲兩位或有分別。

我們當然要常常請求諸佛轉大法輪,但特別要多請宗喀巴大師轉正法輪,因爲大師所示教義次第分明、不墮邊見,而且非只是弘示一部份之佛法,而是涵蓋顯密二乘、大小乘兼統攝的,所以最爲殊勝希有,要遇上這樣的教法是不容易的。在五世班禪大師在世時,曾有一位蒙古人請求大師指示他于未來生中是否能生於人間,大師觀察了蒙古人之因緣後,答說:‘可以。’,蒙古人又追問是否能遇上佛法,大師答曰:‘應無問題。’,蒙古人又再追問是否能遇上宗喀巴的教法,大師沈吟了一會,答說:‘這就相當不容易了!大師之教法包含所有佛法心髓,見解、行持、修持都殊勝,見解上不墮邊見,行持上大、孝顯、密俱全,在修持上不昏沈掉舉等。即使有善緣能遇上佛法,也不一定有足夠福報能遇上宗喀巴大師所弘揚之佛法/。由此可知大師之清淨教法的希有!

順帶一提 : 大家在修這個法門或其他任何法門時,在結尾回向的時候可以加誦 〈值遇三界大法王宗喀巴聖教願文·攝受悲心之皈依施〉 (見附錄)。此乃一代宗師柏繃喀大師所著,願文內容是祈願生生世世能值遇宗喀巴大師之教法。柏繃喀大師(見圖)乃極爲有名之宗師,是衲之恩師知真仁波切(亦譯作赤江仁波切)之根本上師,同時也是漢地一些曾往拉薩求法之比丘(注:指能海、觀空及法尊法師等)之上師或師公。柏繃喀大師曾爲上述願文講解,他的口授被筆錄爲〈值遇三界大法王宗喀巴聖教願文講記·大樂上師語甘露妙吉祥藏加持屑〉,大家可以參考。此外,還有一篇稱爲〈格律聖教增長·原文成就諦寶語〉的祈原回向文(見附錄),內容是祈願宗喀巴大師之教法增長弘揚,這個願文也是很好的。大家在任何修持之結尾回向時,可以加誦剛才所說之兩種願文,作爲一種回向,以祈願大師教法增長及自己能于未來生中常遇上大師之清淨無誤教法。

請轉法輪是對治今昔謗法及邪見之法門。在念至這一偈時,大家如果有曼達盤 ( 注:見後文曼達供部份),可以手持底盤,在盤面上放八堆谷粒或寶石等,分別放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及西北方向,觀爲一個八輻或千輻黃金法輪供予大師,心想大師接受供品,但不需觀大師以手去接,只是想著大師于心中默許而欣然納受即可。若無曼達盤,此部份只念偈文及於心中祈請即可。供法輪只是額外可以增做的細節,並非必定要做。

回向支

七支中之尾支是回向。雖然整個儀軌並未修畢,但〈兜率百尊〉正文本爲一個完整之獨立祈願文,包含了召請支及七支,共八偈,所以在此部份我們以修召請及前六支之功德,乃至過去、現在及未來所積功德,合起來作祈願回向:

願以此修與一切功德 利益所有衆生助法弘

顯明至尊善慧名稱師 所示佛法心要諸聖教

回向功德是對治嗔恨的一種方法。我們作了而未回向及未成熟之善業功德,會在生起嗔恨心之一刹那被毀銷。由於我們暫時未能完全降伏嗔心,所以在作善業後必須速作回向,免善業力之功德失去。這情況像得到了一些錢時,若存入銀行戶口,則十分安全,慢慢越存越多,還會生出利息;若不存妥,錢就會被花去、盜去或失去了。

有人亂說修持不應有所求,這是一種無知而故作高深的說法。修持的確不應是爲一己之世間利益而作,但卻應爲了衆生之利益而做,所以我們應回向祈願佛法能弘揚、或上師壽固長注或自他能迅速成佛。這三種祈願歸根究底都是祈願衆生能得益。

在〈兜率百尊〉正文之回向支偈文中,回向的內容是祈求利益衆生及佛法弘揚,尤其願宗喀巴大師之教法能弘揚明耀。偈文中之‘善慧名稱’是宗喀巴大師之出家名,藏音爲‘羅笙竹巴’ (Lobsang Drakpa),這一點前面早已說過了。

以上已說畢修持〈兜率百尊儀軌〉中之〈兜率百尊〉正文共八偈之方法。

如何作曼達供養

‘曼達’(亦譯作‘曼達拉’及‘曼陀羅’)梵語爲mandala,有‘圓圈’、‘取心要’及‘宇宙’的意思。供曼達是一種極爲重要、十分迅速地令行者積集功德資糧的修持法門。

有些無知而好高鶩遠的人,以爲供曼達只是一種顯淺的入門法門而不屑於精進供養,這只是他們自己錯失了積集巨大功德的良機。在歷史上,很多英藏大師都依靠勤作曼達供而得到極大之成績。例如宗喀巴大師:雖然他本來就是諸佛之化現,但爲了給後世弟子立一個好的典範,大師雖貴爲一代宗師,也一樣勤修四種加行等。在修曼達時,大師以四方磐石面作曼達盤勤供,以致指端裂開,肘部磨至皮破而隱約見骨。他在一次閉關中,修了一百萬次曼達供及三千五百萬次禮拜諸佛,此是大師三十八歲早已成名後的事史。

在西藏,以前有一位天生麗質的公主。這公主在年青時突然患上了癩病,令致本來絡繹不絕之求婚者及親人都不敢親近她。公主就遁入雪山中流浪,靠食野草等爲生,對觀音不斷作曼達供養及祈請。這樣地精進修持十二年後,有一天她親見觀音現前,獲授十一面觀音法門,全身感覺清涼而即時病癒了。在回到人群中時,大家都十分訝異。她傳授弘揚十一面觀音法門,成爲這法門之傳承祖師,大家都尊稱她爲‘蓮華比丘尼’ (Gelongma Padma)。現今在西藏盛行之觀音禁食齋戒法及一些十一面觀音修法的傳承都是由她而來的。以上這比丘尼的所有功德成就都是由供曼達而來的!在拉薩色拉寺,有一尊由這位比丘尼所供奉之觀音像,是寺院最珍貴的聖物之一。衲在一九九七年曾重返衲所求學的母寺(注:即色拉寺,祈竹仁波切是在色拉寺昧院畢業的‘格西’ ),見到這尊佛像仍保存至今。大家若有機會去拉薩朝聖的話,記著要去朝禮這一尊觀音像。

有關曼達還有另一個故事:大家都聽過阿底峽大師的大名吧?他有一個心子叫松頓巴,是一位大居士。有一天松頓巴探訪阿底峽的另一位弟子岡巴華,見岡巴華的曼達盤供器蒙上了灰塵,松頓巴就問他爲何沒修曼達,岡巴華就回答曰:‘因近日精進地修禪定,無暇修曼達供。’,松頓巴斥曰:‘你我的師長阿底峽大師的證悟比你高得多,禪定也比你深得多,但大師仍每天修三次曼達供!難道你自以爲不需修嗎?’,岡巴華聽了訓斥後,就很勤力地修供,同時也作禪修等,後來成爲了一位很有成就的法師。

由前述之例子,可見曼達供之重要。即使諸大師皆勤作此供,也有如蓮華比丘尼等因修此供而成就而成爲一代大師的例子。所以大家不要說這是基本之法門,不要不屑于修曼達,除非你比阿底峽、宗喀巴及蓮華比丘尼等大師境界還高!你一天未成佛,一天還是要修積資懺罪的法門!

衲從少至一九八六年間,一直住在高僧及長老們雲集的清淨道場中,親近過的大德也不少。在不是上課講經的時候,常常可以在他們的門外聽到這些高僧、大德及最深學問的大善知識在修曼達的聲音。所以說,不要以爲研究佛教法理的人就不需要依基礎而修持,這些派中最深博學問的老學者都在天天修曼達!事實上,佛學上之證悟與智慧不單靠讀經、思考及求學而來,同時也需要上師之加持及自己有足夠之功德才會順利得成。即使研究佛學的人,若要真正得到佛學上之成就,也一樣要修積資懺罪的法門,以得諸佛及歷代上師之加持,才能無礙地成就學問與智慧。

在以前的漢地皇宮內,供曼達是由幾個人扛出巨型之供盤,以大顆的寶石等放於其上而作供的,可見功德如皇室成員者也重視曼達法門的修持!

曼達供分爲外、內及密供三種,後二種是密法,外供(外曼達供)是顯乘之供養法。現在衲開示的是外供法,至於內供與密供,在大家有了一定的根基時自然會個別教授,大家在這階段只需好好修外曼達供養即很足夠了。

簡單地說,供曼達就是觀想出整個宇宙與其中所有的東西而作供養。這個宇宙的觀法是依俱舍部論著所述而觀想的,與西方現今之宇宙天文觀點並不完全一致;但這並不成問題,反正觀想出來後,想著這個就是整個宇宙而作供即可。前面曾經說過,供養時必須確保心不生吝慳之不舍心,供品必須用非由造作惡業而換來的物品。在供曼達時,所供的是觀想出之宇宙,所以不易有以上所述之二種過失,故爲很清淨之一種供養,能積廣大資糧。

如果要把曼達加行與〈兜率百尊儀軌〉合修的話,就在修至這部份時,以曼達盤作三十七供、二十五供或七供等若干次,然後再修儀軌接下來之部份。曼達供與其他加行一樣是以十萬次作爲一個單元來計算的。在閉關時,做滿十萬遍就完成了一個單元。

如果並不修曼達加行,或並不與此儀軌合修,或在某一座中不擬加修曼達的人,在修誦至儀軌的曼達供部份時,仍起碼要修供一次,因爲這是傳統的作法。如果只是依儀軌而每座中只修一、二次曼達,可以用供盤作三十七、二十五或七供其中一種一次即可,也可以作曼達手印作供一次而不用供盤作供。但如果是想合修曼達加行十萬次或者專修此曼達供法門者,則一定要用供盤作供才算是如法!

若合修曼達加行十萬次或要每座中以供盤作三十七、二十五或七供者,等一會自然會講到用供盤作供之方法。現在假設以手印作供而教授。

若以手印供,要結曼達手印(見圖),中央兩根無名指相連著是代表宇宙中央之須彌山,四邊互相勾住的四組指頭代表四大部洲。意念裏想著整個宇宙連同其中一切珍寶等,都供養予面前之資糧田(宗喀巴與二心子),也即是供養予自己師長、諸佛等聖衆,同時慢慢唱誦儀軌中之四句短略曼達供偈:

以花鋪蓋塗香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作飾嚴

觀想爲佛陀土作供養 願普有情受用清淨土

偈文中雖只列出了大地、須彌、四大洲、日與月等,但在觀想中則應包括宇宙中所有其他的東西,如每大部洲二旁之小部洲、各種珍寶、山、河等等。

在西藏,一般傳統是唱誦出這一偈的,以令有充裕時間強烈仔細地觀想整個宇宙而作供。若大家不懂唱唄及藏語,慢慢地念漢偈也可以。重點是在於觀想及供養的心,語言並不是一定要用藏語的。

在以手印作供時,最好不要空手供養,大家可以持鈴或以念珠置手上作供,或拿著一些珍貴的東西於手上作供,總之不要完全空手即可,這是爲了避免不吉祥緣起之故。境界很高的人不需要依隨這些細節,但我們凡夫則要小心,要避免做不吉祥之緣起。

在念完偈文及觀想作供後,就念梵文之曼達供咒:

依登 古路 勒那 曼達那康 尼呀他呀咪

yidam guru ratna mandalakam niryata yami

然後解開手櫻

〈兜率百尊儀軌〉與曼達加行合修之方法

若與曼達加行十萬次合修,或想以曼達供盤作供的話,必須要具備曼達供盤。曼達供盤是西藏出家人必備的法器。格魯派的僧人不論遊化到哪里,都是依佛律隨身帶備三衣、僧缽等物的,同時也會隨身帶著一尊本師釋迦牟尼佛像、一本〈菩提道次第廣論〉及一套曼達供盤,這些是僧人的‘財産’。錢財等對一個真正的僧人來說,並非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上述的東西才是一個僧人的‘財産’!對在家的修行人來說,曼達盤並非必具的修持工具,但既然它並不昂貴難求,發心修持的人最好是有一套供盤。即使在漢地,曼達盤也不難找到;在新加坡、臺灣及馬來西亞的大佛具店中可以買到;在香港的佛具店與尼泊爾佛具流動小販處都可找到;在內地,衲見在成都阿壩賓館及甘孜賓館一帶、五臺山十方堂佛具處、北京雍和宮附近及拉薩八角街上都找得到。

曼達盤包括一個底盤、三個環及一個頂飾,以金、銀、銅等或任何質料製成的都可以用。在家人應該負擔得起買好一點的,出家人則隨力而購置。總之,沒能力者不需千方百計求得貴重供盤,但有能力者若因吝嗇而只買最差質素的也不好!大家隨自己能力來買最好的即可。在印度,很多苦行者都是流浪天涯,並無身外物的。他們就以沙、石及石板作曼達供,一樣得到無上之成就!但這也不等於說我們有財力者要故意模仿苦行乞士!

曼達盤之底盤不要買小於八吋的,太小的並不太好。常見的曼達盤是圓的,大家用這一種即可。曼達也有方的、半圓的、三角形的,配合息災、增益、懷攝及忿怒法而用,但這與大家無關。

除了供盤以外,還需要有供物,可以用洗乾淨、曬乾了的米、麥、穀等,或用寶石碎粒也可以,乃至全部用珍珠等寶物也可以。患長期病的人也可以放入一、兩顆慣服之藥丸,大家又可以加入一、二枚金、銀幣或各國貨幣,這都是可以的。這些供品是不需更換的。除非在長期供曼達而不斷丟失了要增添一下,或穀物被蟲蛀壞了之情況外,這些供物一般是長期用的,不需更換,所以用好一點的也不需生吝嗇心,反正是自己將用一生的東西。即使買略貴一點之供盤和較貴重之供物,也不過是有限之資財支出而已,但用它們作曼達供所得來之功德卻是無量的!供物足以填滿反過來之底盤即足夠。所有供物與供盤以一塊大的布包起來保存。

用供盤作供分爲三十七供、二十五供及七供,另外還有較不普遍的其他傳承。三十七供是各派共通之傳承,只是供養文會依傳承及當時供養之目的而有相異之處而已。二十五供則是宗喀巴大師之不共開示,所以我們修三十七供或二十五供都可以。

因爲今天是傳授有關宗喀巴大師之法門,衲想還是教二十五供較爲殊勝吧?!大家若修三十七供也可以。二十五及三十七供的供文尾部有供養文,依不同之目的而有不同內文,如有時是對某一位上師求法或謝法而更改的,也有對某一本尊作供而內文有小異之處的。若要在修〈兜率百尊儀軌〉時修三十七供,則要採用供養予‘善慧能仁金剛持....’的版本才合宜。

修曼達加行者,應先做一次三十七或二十五供,然後重復作若干次七供,期中偶爾加插三十七或二十五供,譬如每作二十一次七供後作一次三十七或二十五供,或每百次七供作一次三十七或二十五供等,最後也是以一次三十七或二十五供結束。這就是說,首尾要做繁廣之供,中間作七供而偶爾加插一次繁廣的三十七或二十五供。

現在說二十五供修法:

先把保存供物及供盤之布鋪開放膝上,拿起供盤組成部份放一旁,供物在膝上布的中央部份。這塊布要比較大,否則在供曼達時會把供物灑到遍地都是。

先以左手取少許穀粒(注:假設供物是穀物)在掌心而握捧底盤內沿,平面向上方 ;然後右手取穀粒灑底盤之面,以右手內肘在盤面上順時針方向磨拭三圈;再以右手取穀灑盤面,以內肘逆時針拭磨三圈。這一部份極有意義:右手內肘有一脈與慈悲心有關,這樣地磨拭表義當速生起慈悲及菩提心之緣起。順時針方向拭三次時要想著是在拭除貪、嗔、癡三毒,逆時針方向磨拭三次要想作是在增長戒、定、慧三學,這既是吉祥之緣起,也是在策勵自己。這些小節如果能知道意義而憶想著地去做的話,是很有效的修持。如果不知道或者不去參想這些動作的內在表義的話,供曼達就與小孩子堆砌泥沙玩耍一樣,並無甚麽意義可言!

我們以自己方向爲盤之東方,面對方向爲西方,我們左邊爲南方,右邊爲北方。如果要嚴格地說,在供予自化本尊、供予面前本尊或師長之不同情況下,東方有時是己方,有些情況下則是面對之方向。這些細節大家不需全學,只要掌握基本要點而一心作供即可,衲只是順帶提一提讓大家知道有其他的供法,以令大家增長常識而已。大家不論任何情況都以己方爲東方作供即可。前面曾開示修〈兜率百尊儀軌〉應面向北方或心想正在面北,這一點與現在所說的是兩回事,大家不要混淆或以爲有矛盾。面北是爲了面向權宜所說之兜率淨土所在之故,現在以己方爲東方只是爲了定下一個指標,方便在底盤上放上代表宇宙各方的物品,所以二說並無矛盾。

然後我們取供物灑於盤中央,誦‘唵班渣布咪阿吽 廣大黃金地基’,觀爲供上大地。穀粒或許會溜走而沒多少粒留在盤中央,這並無問題;再放上最大的一個圈於盤面,取穀繞圈之內沿順時針方向灑一圈,然後又取谷灑於圈中央,念‘唵班渣裏其阿吽 中央爲諸山之王須彌旁周爲鐵圍繞’,觀宇宙邊緣是鐵嶺圍,宇宙中央爲高廣之須彌山,有關須彌山之觀想在前面已簡述過了。複念:

東方部洲 南方部洲 西方部洲 北方部洲

同時在圈中之東、南、西、北四方各放一撮谷,代表位於須彌山四面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及北俱盧洲);再于東南、西南、西北及東北四點各放一撮谷粒,代表東方二旁部洲,南二小部洲、西二小部洲及北二小部洲,同時念:

東方二旁部洲 南方具二旁部洲

西方亦具二旁部洲 北方亦具足二旁部洲作供

各小部洲其實是觀爲各大洲之左、右二旁的,如東方之二小洲應觀在東勝神洲之左、右兩邊,餘此類推地觀想;在放谷時,我們爲了方便之緣故,在四維(即東南、西南、西北與東北)各放一撮,以各大部洲之左方一撮代替了實在是位於其左、右二方之兩個小部洲。然後再取谷粒填滿這一圈,再放上第二個圈於填平了第一圈之穀粒上,于四方順序及四維順序放一撮穀粒(即依序放於第二圈中之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處),代表宇宙各方之寶物,同時念:

東方具有寶大象 南方具寶統主

西方爲寶駿馬 北方具有寶皇后

東南方爲寶將軍 西南方具有寶輪供

西北方具有珍寶石 東北方爲大財寶瓶

以上寶物之意義若果要一一細述,大家也沒能力全學懂,所以只想著有這些寶物就可以了,並不一定要全知道它們是甚麽及有何殊勝之處等小節。單只觀想具足這些寶貝作供,這樣已十分足夠了。研究〈俱舍論〉 的學者倒應該知道細節,因爲這些全是俱舍部宇宙觀的內容。

我們把第二圈也以穀粒填到平滿,放上第三個圈,在東面放一撮穀,西面也放一撮,同時念:

在內東方爲日 西方爲月

並觀想日與月于宇宙頂方;再以谷粒填滿第三圈,最後放上頂飾,同時念:

我供奉身語意及自他所具福財與自他三世所積功德予上師本尊及三寶 奉上此寶貴曼達具足雲海妙供品 祈以大悲賜予加持

再以右手取少許谷於掌中而握底盤,想左、右手一爲帝釋天王,一爲大梵天王,把全個組合(見圖)置胸 前,唱誦最後之四句及供咒而觀整個宇宙作供;這四句偈與短略曼達供養偈是相同的:

以花鋪蓋塗香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作飾嚴

觀想爲佛陀土作供養 願普有情受用清淨土

依登 古路 勒那 曼達那康 尼呀他呀咪

以上是作二十五供之方法 (見二十五供次序圖示)。三十七供是在供品上較詳細地列出宇宙中其他珍寶,排列方法與二十五供已列之供品所置方位有小異之處,其他則大致是一樣的。

在念完四句偈文後,把整個堆砌好之組合向內方(己方)倒翻還原。傳統上,除障時會把盤向外倒盤,祈請加持時就向己方倒盤,大家修〈兜率百尊儀軌〉時宜向己方倒盤,以祈上師加持入於自己心中。

供三十七或二十五供者,宜先背誦整個供文,否則邊閱讀、邊作供,又要觀想,肯定會出現手忙腳亂之笨拙情況!若信口可背出來,各供品放何處等也熟記了,則口誦與手作的動作幾乎是自動的,心就可以集中去觀想。大家聽了剛才開示,或會以爲供曼達十分複雜,其實只要照著做三數次,就會學懂全部動作和次序,一點也不難,唯一的小難處只在於觀想方面。

把全個組合向內方倒翻後,又取出三個圈與頂飾置旁,以左手取底盤,就可以作下一次之曼達供了。還是同樣地以右手取穀灑上,順磨三次;灑穀而逆拭三次....等等如前所作。

修七供之法則簡單得多。先如二十五供般持盤,順及逆拭擦各三次並灑穀等如前所作,然後在底盤之中央、東、南、西、北、內南方及內北順序各灑上少許穀粒,分別代表須彌山、四部洲、日及月(見七供次序圖示)。在作以上動作時,同時念皈依偈: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覺 佛陀正法以及聖僧衆

因作佈施等諸修持故 願證佛境利普有情生

在七供中,只用底盤,不用三個圈與頂飾。由於七供並不用圈,穀粒通常會溜下而沒多少會附在盤上,這個並無問題。在略加訓練後,就能做到同時念皈依偈,同時作順逆拭擦及放上七供,念誦與動作同步完成;若未能做到也並無問題。在二十五供中,日與月是分別放內東與內西方的;在七供中,日與月分別放內南與內北方,與二十五供中的處位有別。‘內南方’是指盤中近中央的南方,餘此類推。

在放好七供及念了皈依偈後,右手取穀而握供盤於胸前,唱誦短略曼達供養文與曼達咒,即是以手印作供所誦的供文與咒,又即二十五供的供文尾部的四句和咒:

以花鋪蓋塗香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作飾嚴

觀想爲佛陀土作供養 願普有情受用清淨土

依登 古路 勒那 曼達那康 尼呀他呀咪

唱時同時觀整個宇宙,不是只觀七種供品。雖然念的是七供,觀想中還是盡己所能而觀整個宇宙所有東西的,這一點不論是修七供、二十五或三十七供都一樣。宇宙中之珍寶及物品並不止於三十七種,供曼達時所供的是整個世界,包括人、動物、花、草、河、海等等,所以不論是作哪一種曼達供,包括以手印作供也一樣,都是觀宇宙中所有東西而供的,要隨自己能力而盡力觀爲廣大、齊備和莊嚴。

作了以上步驟後仍把盤向己懷裏方向翻倒,如此算作一次曼達供;然後再由持盤、灑穀及拭擦底盤開始作又一次的曼達供。

修加行者,一座中第一次與最後一次之曼達必須修三十七或二十五供,但主要之積集數目是以七供來累積的,期中偶爾做數次三十七或二十五供即可。一座下來,共做了多少次長供及七供就是這一座中供曼達之總數。例如前、後各一次二十五供,中間一百次七供而加插六次二十五供,就是供了一百零八次曼達。供七供期間偶爾做一次二十五供或三十七供,是爲了令觀想之細節不會因重復作簡單之七供而忘失了。

不論以手印供或以供盤作三十七、二十五或七供,都同時要保持觀想供養之物件,即面前之宗喀巴大師、二心子及雲線等等之觀想。在做完曼達後,心中祈願衆生皆能淨化罪障和積聚功德與智慧,再想面前大師欣然納受供養而應允加持我們積資懺罪。

若配合爲衆生之利益而修行的心念,即使供上小小的一柱清香,也能積不可思量之功德!何況供養整個宇宙呢!所以大家要好好修這曼達法門。如前所說,即使不擬修曼達者,在儀軌之供曼達部份,仍然至少要以手印供一次短略曼達供養。這是傳統儀軌中之一部份,即使不修曼達者也不宜跳過,至少也要誦一遍而作手印供養。

在儀軌中之曼達部份後,就是持咒的環節了。但在這兩個部份之間,我們可以加誦 〈啓勝道門·歷代上師啓請文〉和〈普善德根本〉這兩種祈請文﹙見附錄﹚。前者爲向菩提道次第歷代傳承祖師的啓請,祈請對像包括由釋迦牟尼佛至阿底峽及宗喀巴等歷代祖師,最後至自己的師長。文中之‘慈心戒律諸等聖財寶…’ 四句是啓請柏繃喀大師加持,此偈把大師之全名巧妙地嵌入了贊文之中。大師全名爲 ‘慈心持教事業海’,此數位分別嵌於四句之贊文中﹙注:上師講解乃指藏語原文,但附錄中之漢譯本亦以同一方式譯成﹚。‘總集一切善慧法王智…’一偈四句乃啓請衲之根本上師—— 知真仁波切——賜予加持,大師之全名‘善慧智持教海’ 亦是巧妙地嵌入了四句贊文之中的。在念誦此歷代傳承大師啓請文時,同時保持觀宗喀巴大師,想著宗喀巴雖現爲大師身相,內證其實卻總攝了全部傳承祖師。例如念至啓請釋迦本師時,心想:‘宗喀巴大師!您即釋迦牟尼本師/而作祈請;誦至其他歷代祖師時亦是同樣地想著:‘宗喀巴大師!您即阿底峽!阿底峽亦即您宗喀巴/ 等等。行者必須至心啓請歷代祖師加持自己,尤其懇切祈請加持令自己能證悟菩提道次第教法。〈普善德根本〉﹙亦譯作〈菩提道次第極略頌〉及〈諸功德根本頌〉﹚乃三藏佛法之濃縮精髓。誦時一心啓請宗喀巴大師與歷代祖師、自己師長等加持令自己能證悟道次第教法、加持令能除去障礙。三藏佛法無不統攝於〈菩提道次第廣論〉之中,〈菩提道次第廣論〉之精要卻統攝於這短短十四偈的論著中,所以大家勿小看這部短論!這論以祈禱文之形式著成,列出行者須修之教法的次第及專案,再祈請能證悟這些教法專案。

大家可以加誦以上兩種祈請文,或只加誦其中一種,或不加誦也可以。衲認爲修菩提道次第的人,若能加誦道次第歷代傳承祖師之啓請及祈請證悟道次第教法這二篇祈請文,是最好的,可以令整個儀軌與道次第之修學合併起來。剛才也說過,我們對各部份之佛學是否能證悟,不單只取決於智力,也要得到歷代祖師及上師加持,才可以順利、無礙、無誤而完整地悟到歷代大師同樣的心念證悟,所以我們應多祈請歷代大師加持。此外,讀一遍〈普善德根本〉就是把三藏佛法之要點及整個成佛之道重溫了一遍,是很好的修持。

〈兜率百尊儀軌〉本身雖然也已是很完整的一個儀軌,但我們可以隨自己修法需要,合理地加上各種願文及支節,令其更加廣大和更適合自己之程度和需要。修道次第的人,加誦以上二文是最合理不過的了!我們先修召請及七支等,然後對資糧田作曼達供,再祈求道次第歷代祖師加持令證整個道次第教法,然後把整個道次第重溫一遍而心中參思其內義,這個流程是十分合理的。

如何修誦宗喀巴祖師贊

儀軌接著下來是持咒之部份。嚴格上說,誦持的是宗喀巴大師之禮贊文,但一般人也視它爲大師之咒,所以這部份也可說是持咒。這禮贊文也稱作‘咪則瑪’(mig-tse-ma)咒,在西藏不論僧俗老幼,都一定懂得誦念此咒。

禮贊文之內容是:

無緣大悲寶藏觀世音 無垢智慧之王妙吉祥

摧滅諸魔軍衆秘密主 雪國聖賢頂嚴宗喀巴

善慧名稱足前誠祈請

這個禮贊文極爲殊勝,所以宜念誦藏語原文。藏語之發音爲:

咪昧則威爹千堅裏息 持昧千悲汪播蔣悲樣

讀崩瑪呂炯賊桑威達 扛堅企悲租堅宗喀巴

羅笙竹悲俠啦搜哇笛

mig me tse wai ter chen chen re zig dri me kyen pai wang po jam pal yang

du pung ma lu jom dza sang wai dag gang chen ka pai tzug gyan tzong ka pa

lo zang drag pai zhab la sol wa deb

持誦時要配合觀想與心念文義內容。這五句之文義十分深廣,現在略爲開示:

第一句 ‘無緣大悲寶藏觀世音’是說觀音乃無我之悲心寶藏。但此句主旨非在於贊觀音之功德,而是說:‘宗喀巴!您就是觀音—— 悲心寶藏/

第二句‘無垢智慧之王妙吉祥’是指文殊師利。‘妙吉祥’就是大智文殊的名字,這句是說:‘宗喀巴!您就是文殊—— 無垢智王/。

第三句 ‘摧滅諸魔軍衆秘密主’是指金剛手﹙注:即大勢至﹚,‘秘密主’是金剛手大士的別號。這句是說:‘宗喀巴!您就是金剛手——能摧滅所有魔障者/。

這前三句分別贊宗喀巴大師爲觀音、文殊及金剛手三大士之化現。觀音、文殊與金剛手分別爲大悲、大智與大力之代表,稱爲‘三部主’,代表諸佛之悲、智與力三方面功德。

第四句‘雪國聖賢頂嚴宗喀巴’是贊大師爲西藏地區所有的大德、大修行者、大學者及聖人中最高地位的一位。‘雪國’是指藏地、‘聖賢頂嚴’是喻大師如所有聖賢頂上的飾物,即大師爲他們中之最高者之意;此點可以由大師之功德、行持及事業等各方面來解說。不論由哪一方面來觀察,大師都是藏地一切大師中之最傑出者,沒有哪一位可以與大師相提並論的了。

第五句‘善慧名稱足前誠祈請’是說行者在大師之足前以頭頂禮,懇切猶如世俗中於性命危險迫切時,慌張的人會緊抓著有能力幫他的大人物的腳,死命不放的模樣。‘善慧名稱’就是大師之出家名,這一點已說過多次了。

這五句有不同層面之釋法。從外喻上來說,觀音爲衆佛弟子中悲心之表表者,文殊爲佛弟子中智慧最高的,金剛手爲諸弟子中最有力量者;這三位菩薩是佛的衆多弟子中以悲心、智慧及力量著稱的;而宗喀巴大師在藏地對佛法的建樹,全具這三種功德,所以贊大師爲觀音、文殊及金剛手,故我們祈請大師助令行者也成就這三種功德。

從內證上來說,觀音具有諸佛之悲心,文殊證有諸佛所有的智慧,金剛手具足諸佛的力量;而宗喀巴大師一位就已具備諸佛的悲、智、力三者,所以贊他等同悲、智、力三部主;我們向他祈請令我們也能具足諸佛之悲心、智慧與力量。

從密義上來說,觀音是十方諸佛之悲心所化現,諸佛之悲心以外別無觀音之存在,觀音就是所有三世十方佛之悲心總匯合一化現來利益衆生之色相;文殊乃一切諸佛之智慧總匯合一化現來利生之色相,除諸佛智外別無文殊之存在;金剛手乃一切諸佛之力量總匯合一化現之色相,非諸佛力外別有金剛手存在;而宗喀巴大師實乃三大士爲利衆生而合一化現之身相,外表爲比丘相,體性實乃三大士,亦即一切十方三世諸佛之悲心、智慧及力量合一化現者。這一點可由大師出生前其父母之夢兆可得知,亦可由大師之廣大事業得以明白,或可由大師之行持、功德及善巧方面得以知道,此外又有經論的授記預言,這些我們在禮拜支及隨喜支中都已說了,大家亦可參閱大師之傳記;大師既爲三大士之合一化現,我們故祈請大師加持令我們成就與三大士一樣之境界。

此外,首句亦表義廣行派教法,第二句表義深觀派教法,第三句表密續教法,故全文表大師具足顯密成就,我們祈請大師加持令我們亦得顯密一切成就。

又者,觀音屬蓮華部菩薩,部主阿彌陀乃三世一切諸佛之語化現;文殊屬如來部菩薩,此部之部主爲毗盧遮那,乃三世十方佛之身化現;金剛手爲金剛部菩薩,部主爲阿佛,乃三世十方諸佛之意化現;故全文表大師爲三世一切佛之身、語、意化現,而我們祈請大師助令我等亦證得佛之身、語、意。

以上外、內、密及其他釋義全都是正確的,分別只是闡釋角度之不同。大家持咒時應想及以上所說之文義,心想大師與諸佛之身、語、意、悲、智、力等及觀音、文殊、金剛手乃至自己師長實爲同一無異。我們最初觀想大師由彌勒的心所出,亦指大師與彌勒無二。事實上,大師與蓮華生大士及阿底峽大士都是同一心識在不同年代之化現,這一點有很多根據,如〈噶當寶藉〉中阿底峽祖師作懸記:‘我曾伏魔往其地’及‘又一化身往多康’,即說他就是蓮華生大士及多康出生之宗喀巴大師﹙注:多康爲大師生地古名﹚,所以另外有一個禮贊大師的贊文內容說:‘持明成就蓮華生,五百師首燃燈智,金剛持王善慧稱,頂禮大師各化身/,這是稱蓮華生、阿底峽﹙燃燈智﹚及宗喀巴﹙善慧稱﹚是同一上師之不同化現。修持宗喀巴大師的五句的禮贊文,就等於持誦蓮華生、阿底峽、觀音、文殊、金剛手、彌勒及所有諸佛之咒,還包括了文殊的各種化相,如怖畏金剛等,及觀音與金剛手等所有的化相!

這禮贊文之緣起是甚爲殊勝的。前面我們曾經提過宗喀巴的根本上師是仁達華。有一次,宗喀巴前往迎接仁達華大師,在呈上了哈達後,又呈上了一個偈贊:‘無緣大悲寶藏觀世音,無垢智慧之王妙吉祥,摧滅諸魔軍衆秘密主,雪國聖賢頂嚴仁達華,宣努羅追足前誠祈請/。但仁達華大師把自己的名字‘仁達華’及‘宣努羅追’換上了‘宗喀巴’、‘善慧名稱’等名字與尊號,把修改了的偈文回奉給宗喀巴大師,成爲了我們現在誦念之禮贊文。

禮贊文另外也有一個四句之版本和一個九句版本。四句版是把 ‘摧滅諸魔軍衆秘密主’此句抽出不念,這其中之密義,是指根本毋需多說大師與金剛手無二這一點的意思。

九句之版本是這樣的:

悉地成就普生金剛持 無緣大悲寶藏觀世音

無垢智慧之王妙吉祥 摧滅諸魔軍衆秘密主

雪國聖賢頂嚴善慧稱 總攝三部怙主法王師

三門皆作虔敬誠祈請 加持衆生成就得解脫

祈請賜予勝共二悉地

三種版本大家擇一而修即可。它們雖各有傳承典故,但在本質及作用上是完全一樣的。

在持咒時,同時須作觀想。禮贊文雖然只是同樣的五句﹙或四、九句版本﹚,但觀想法卻有很多不同的傳承法門,各有其功用。有些是觀大師身上三處各有咒字,持咒時咒字加持我們的;有些觀大師身上三處有三大士,持咒時三大士各別加持令得悲、智及力者;有些是內密法之觀修;有些是增長智慧的觀法;總之有很多法門。單只增慧也分爲增長廣大慧、淨慧、速慧、深妙慧、開示慧、辯法慧及著論慧等等不同之觀修法。

衲現在教授依此咒懺淨罪障之觀法,待大家修懺罪修得有根基了,才個別教授其他觀法。在罪障未清淨以前,智慧是不可能生出的;所以大家先學修懺罪淨障之觀法,若能夠做好的話已經終生受用了。

懺罪之觀想與金剛薩埵法的第一階段相近,在持宗喀巴五句咒時,同時觀宗喀巴大師與兩位心子的心輪俱出白色光柱射達自己頭頂正上方,自己身體有如一個內空的器皿,在頂上有小開孔,在身體下部亦有肛門等出穴,三大師之心光柱在我頂上匯合成一點而流下白色甘露。這三支白色光柱的外表是白色之光,如像喝飲料用的吸管一般內空,裏面流著代表大師們之加持的白色甘露,這情況像用白色吸管飲牛奶一般,白色光柱就似一支白吸管,裏面流著白色加持甘露。這三光柱皆通達自己頂上開孔,所以在開孔上少許之一點上正是三支光柱之會合點,三支光柱中之甘露在這一點匯合而流下入於自己身中,把身、語、意之罪障、業因、病患及魔障等等沖出身體下部,罪業等觀爲污水及汙煙流出,身心病患化爲膿、血及糞便等瀉出,‘非人’ 及邪術加害等障化爲毒蛇、毒蟲等愴恐四逃,同時觀行者坐著之地面裂開少許,於地心深處爲正在等候啖食自己的 ‘死主’,現在隨甘露被沖出之污水及膿血等流入地心深處‘死主’口中,令其滿足,不再欲加害行者壽命,同時逃出之毒物可觀變化爲人道。

一面持咒,一面作出觀想,同時亦保持大師即與自己上師及三大士等無二無別,這樣地修誦多次大師之五句咒,想著大師在淨化及加持行者。

在持咒後,觀地面重新合併,‘死主’亦已滿足,在地縫表面出現了一個金剛交杵之標誌封印,令大地不可再裂開,‘死主’ 亦不可再加害。這種觀法除了能淨罪外,同時亦是一種延壽的法門,十分有效。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