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地本源》--修行与师徙关系
如何选择师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一斤菜时,也会左挑右选、比较价钱及新鲜程度,甚至研究它的产地、品种、农药等等。我们想想,如果买错一斤菜,大不了只是浪费少许金钱而己,其影响亦只不过维持一顿饭的时限,但我们却会千挑万选;师长不仅仅影响我们一生,而且是影响我们所有未来生的人,我们又怎么能在择师时马虎呢?所以显宗的经典中有许多开示说,我们拜师不要像饿狗抢食般,随便见到什么人都拜。我们应该先学习及了解明师必须具备的资格,同时在心中发愿能早日遇上明师,在经过谨慎的观察后,方决定依某人为师。现在有许多人,在看到报章宣传后,便一窝蜂地拥至一些所谓的「高僧」、「活佛」座前拜佛求法,这是极为愚蠢的。在这个末法年代,许多人因为世间目的而盲目地吹嘘,明明是一个普通的和尚,在宣传上却变成了遍知、神通法力无边的再世佛陀,只差没有再进一步把其人说得是能在天上飞翔而已,极尽夸张能事。这个年代便是如此悲哀,明明没有的硬要说成有,明明不是的非要宣传成是,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些纷乱的现象迷了。真正的大师,譬如玛尔巴等,他们什么神通法力都有,但却从来不宣传,不像现在的一些人,连三宝是什么也不懂,却吹嘘说有什么神通能力,这怎样可能呢!没多久前衲在厦门遇到一个人,他说自己自修多年,现在接近成佛了,所以准备把自己的心得著书立说,普度众生。衲与他谈论了很久,发觉这个人其实却连最基本的佛教道理也不懂。像这一类的「师长」现今遍地都是,大家千万要带眼拜师。也有另一种人,他们看一位上师名气的大小而决定拜师与否及恭敬的程度,甚至有看师长是否长相英俊而决定拜师与否的人,这样是很错误的。我们拜师求法并非为了世俗的目的,所以不应该取决于名气大小或长相如何。许多真正有德的西藏高僧,其实并无太大名气,也并非光芒耀眼的人物,如果我们不细心观察,便只会以为他们是些肮脏的老头而已。所以,如果不懂得拜师前观察的要诀,便很容易错失了「宝贝」而不自知。 我们应如何观察师长呢?又或者说,一位好的师长理应具备哪些特征呢?佛经里对此有很清楚的开示。对传戒师长方面的要求有十五种;传授大乘共道的师长,则应有【现观庄严论】中所说的十种资格;传密法的金刚上师,则应有诸密续及【事师十五颂】里所提及的内、外十种资格。视乎我们欲找哪类别的上师,我们便用对应的师资观察、鉴定欲依止的人,至认定其合乎资格及自己生起信心后,我们方可依止。譬如说,如果你想学显乘的菩提道次第教法,便应以大乘师资来衡量取决,而并非以金刚上师资格来审核。一位教授显法的老师,只要合乎大乘十种师资便为完美,他懂不懂布设坛城或给予什么灌顶,与此根本没有丝毫关系。一位合格的金刚上师,应具备内十种及外十种密法上师师资,否则不论他是否完美的显宗师长,亦不够资格传予密法灌顶。如果你想求学密法,必须依密续中所说之十种内、外金刚上师资格来审核、观察,而非采用大乘共通的明师十德标准。如果我们欲找一位可传戒、说大小二乘教法,更能传予密法灌顶的师长,便要用上上述全部标准来衡量、审核,此亦即说该师长必须具足戒师的十五种资格、大乘显法师长之明师十德及金刚上师之十种内及外的资格,加起来这便有三十五条标准。在西藏佛教内,有少数几位教内大众公认的明师,譬如宗座达赖喇嘛、过往的赤江金刚持及铃金刚持(Ling Rinpoche, 19?- 19?)这些持传承的代表权威人物。对这类大师,我们可以不太花时间观察便放心求法,但这些是特殊例子,对其他师长我们都必须谨慎审察。对生死及成佛之大事,我们绝不可马虎、随便! 对大乘显学师长师资,在经论中有以下要求:1. 持戒清净 这是指师长必须圆满三学中的戒学。 2. 禅定坚固 这是指师长必须圆满三学中的定学。 3. 具足慧学 这是指师长必须圆满三学中的慧学。 4. 德超弟子 这一条十分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的德行比我们还低,我们就无必要向他学习了,所以我必须要求师长至低限度也起码比我们自己高超。 5. 精进修行 第五点要求为师者不是光说不做,他自己也应长期致力于修行上。 6. 学问丰富 一位明师,必须具备由释迦牟尼经历代传下来之三藏教法及证法,而并非只有一、两个小法门的传承,甚至是像某些骗子般根本没有任何佛法传承。许多人自称在梦中或定中见佛而得传承,对这些人我们最好谨慎抉择。 7. 通达真实 通达真实是指通达中观应成派的正见,这是第七点。 8. 说法善巧 有些师长修行极高,也具备了其他条件,但却言语表达不清或者不能对弟子应机开示,这便为存在缺憾,所以第八点要求师长说法善巧。 9. 悲心授徒 如果老师知识为了名利或供养而收徒弟,便不是理想的师长。所以,我们应找真正对弟子有悲心的上师。 10. 教学不疲 第十点要求为师者断除自利心,只一心教授弟子,不顾自己的疲劳。 以上是经论中提及的大乘明师十德。在现在末法年代,这样的明师虽不能说没有,但毕竟是难望在家门前遇上的了。如果我们没有功德遇上这种最理想的十德师长,我们至少应找一个是具有下列三个基本条件的老师。这三个基本条件是: 1. 尽管这个人不能完全断除世俗之心,但他起码重视未来生多于今生福乐;尽管他未必已完全断除自利心,但他起码重视利他多于利己;即使他未能完全舍弃世间法,但他重视修行多于日常俗务。 2. 他对弟子以悲心摄受。 3. 他通达三学或至少有一定的成就。 如果能寻得这类略次于理想的师长,我们亦可以依止了。 至于戒师及金刚上师的师资,其中有不少涉及技术上的要求,目前与大家关系不大,所以暂且不讲。 师徒关系是无法回头,亦不可决裂的,所以在拜师前我们必须严谨地审察,不可马虎拜师,也不必急于一时。有些人在听到这些开示时,早已拜过一些师长为师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师长并不达要求,由于师徒关系早已成立,我们千万不可失去恭敬或者不认师父。我们大可另外再拜其他名师为师长,但对已成立师徒关系的任何一位师长,不论他们在客观上存在什么缺点,我们都不可挑过失、失恭敬、决裂甚至不认师长,否则修行就无法指望成就了。如果师长似乎客观上有些过失,作为弟子我们仍然不可不认师,亦不应对别人说师长之坏话。在最严重之情况下,我们顶多亦只可默默地另拜他师,对所有原有师长我们仍要视为师长。作为弟子的人,若对自己师长心生不敬或对他人说师长之不是,由于师徒关系所牵涉到的极重业力,这个人便如同烧焦了的种子不可能发芽般,即使苦修其他明师所开示之妙法,亦极难成就。反过来说,如果师长客观上真有很大的过失,但弟子仍然敬事他,则仍会有一定的利益及功德。总之,对已有的师长,我们必须小心观察才决定依止。一旦生起了「他是我的师长!」的念头,我们便应敬师如佛,观察过程便告接束,从此我们便只看师长之德,而不可再挑他的过失了。衲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呢?【金刚手灌顶经】中说:「应见师德行,非挑师过失;见师德行者,能得诸成就;挑师过失者,悉地不能成。」此乃佛陀所亲口说的。
|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