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珠蔓》—— 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1. 对师长生信心

对真正想修行的人来说,敬师之基础极为重要,而且是修行道路上的极大助缘。欲要成佛,必须依靠历代师承,以师长教法来转化自心,故此敬师为修行的第一步,一切成就无不源自正确地依止师长。
  在修此章题及第二与第三章题时,除了本书所提供之大纲外,我们宜辅以自己所知之任何经论依据,例如《金刚手灌顶经》、《怖畏金刚续》、《事师五十颂》及《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之相关段落,尤其敬师之八大利益及不敬师之八种损失等内容,而用心禅参,以务求令心有所打动、令对师长之信心能顺利及坚固地生出。
  在修至对师长之信心生出时,我们甚至会泪如雨下、深深感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由于各人根器不一、过往习气并不相同,有些人或许一至二周便能证得敬师方面之觉受,另一些人却可能要潜修一年甚至两年才有所成。一般来说,在家人最重要的是勿生邪见及要有一定的信心,觉受一时间未能证得亦不必气馁。若实在苦修多时却丝毫未见进步,我们可以尝试多作金刚萨埵忏罪修行(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
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正行
  观想顶上佛陀发放出所有与我们曾结法缘的师长之形相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些师长,我们在心中思维:
我的这些师长,其身为清净佛身化为凡夫之相,其语为法,其意乃我欲证得之成就。有时我或许因为见到师长也会肚饿、身体无光等种种原因,而误以为他们是凡夫,可是经典中说:“佛亦以凡夫相度众生!”有时师长亦似有四苦,可是佛经说:“为利众生,佛亦示现四苦之相!”由此可知,我的师长实为佛陀之化身,所以我必须信赖恩师。
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结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于座下时,应多阅读与敬师教法有关之典籍与阿底峡、密勒日巴及宗喀巴大师传记中之有关部份。

2. 常念师长恩德

著名的阿底峡祖师,每在提到他的师长金洲大师时,每每泪如雨下地称颂:“我之三世大恩师……”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恭敬金洲大师?”祖师答:“我本来什么都不懂,现今我若有一丁点的善心,这亦全因师恩而修得!”由此可知,师恩是深如海、重如山的。
  佛陀虽曾在二千多年前来到世上,为众生说法,可是我们却并未遇上佛陀。在现时,度化我们的是师长。在遇师前,我们什么佛法都不懂,可是师长却把教法、灌顶、口诀及心要等全都交予我们,等于是把佛境直接放在我们的掌握中了。由于师长之教导,我们一天比一天更接近佛果。我们任何进步或成就,乃至最终证得佛境,无一不是因为诸师长教导而得。由此角度来说,师恩可说是比佛恩还要来得深。故此,念师恩是修行道路上十分重要的一环。若不念师恩,纵管努力作很多其它类别的修行,亦极难以有所成。
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正行
  观想顶上佛陀发放出所有与我们曾结法缘的师长之形相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些师长,我们在心中思维:
我与一切众生,由无始以来轮回,受尽大苦,虽欲得乐,却不知如何积集乐因,虽欲脱苦,却不懂如何远离苦因,皆因未遇师长。现在我终于遇上了师长,这是十分幸运的。因师长之教导及恩德,我现在有机会脱离轮回苦海,甚至还可以成佛,所以,师长之恩德极为深重。佛虽曾住世而开示佛法,可是我却未曾遇上他。现在直接教导我的是我师长,所以师恩可说是比佛恩更重!
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结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于座下时,应多阅读与敬师教法有关之典籍与阿底峡、密勒日巴及宗喀巴大师传记中之有关部份。

3. 承事师长

除了念恩外,我们亦应在行为上承事师长。在过去,历代成就者皆因敬师及事师而得成就。印度的那洛巴大师当年虽已极有学识,但为了学修心法门,他依止帝洛巴,并从一开始便生大信心。为了承事帝洛巴的刻意磨难,那洛巴受了近二十年的苦。西藏的密勒日巴大师,为了承事玛尔巴,亦同样地受尽磨难、考验。我们必须效法这些大师,而修持承事师长之道。
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正行
  观想顶上佛陀发放出所有与我们曾结法缘的师长之形相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些师长,我们在心中思维:
为了我自己的利益及进步,我必须效法过往的祖师,正确地承事师长,如同孩子听父母吩咐般,放下尊严,任劳任怨。凡师长要求的,我都一一照办,不畏辛苦或肮脏。除了以种种物资供奉师长外,我还应为师长代劳,承办任何事情,而最重要的是,我必须按照师长的开示而奉行不辍。
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结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于座下时,应多阅读与敬师教法有关之典籍与阿底峡、密勒日巴及宗喀巴大师传记中之有关部份。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