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醫學點滴
在一位西藏醫師而言,他的行醫生涯並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他的修持。故此,智慧與悲心是同等地被重視的。他不但要負責醫治病人的生理病患,同時也擔當著照顧病者的心靈健康的責任。在五零年代及以前,以藏醫作爲職業的人大多是虔誠的修行人,把自己之事業視爲利益衆生的個人修持。 從事藏醫事業的人,自入門學習開始便會背誦出自〈四部醫續〉及相關醫典中的醫師戒誓,其中包括:對病者要施以慈悲、治病不能分親疏、治病施藥不能設定條件及固定回報、不貪錢財名利及不視病人之排泄物爲污穢等等。這些都是衲自幼年每天必須背誦的誓戒。〈四部醫續〉中亦提及醫師與醫師之間的關係、醫師之個人品德要求、醫師對徒弟的責任及治病之態度等等。 很多人認爲醫德雖然是重要,但治療效用與醫德並無關連。西藏醫學卻認爲一位醫師之能力與其品德有莫大的關係,甚於其醫學知識及技術水平等因素!衲本人就親身體驗過不少例子,有一位醫不論在知識、經驗及技術上都是有極高造詣的,但看他的病人往往就久病不愈,再改看其他醫師,其他醫師知道前述醫師是極有知識及經驗的前輩,所以往往沿用同樣的處方及不同樣的判斷,病人很快就好了!衲是一個很保守的人,所以現在所談的或許大家並不接受,衲卻依然照說,因爲傳統上的確是這樣教授的,衲也深信如此!一個技術及知識平平的醫生,如果他有真正的慈悲心,他所開出的處方可能比一位沒有慈悲,但技術與學識皆爲一流水平的醫師所開的處方更有療效!衲見過有很多的醫師在技術及知識上只是一般水準,所開出的藥方也只是平平無奇,但療效卻十分大,這些就是有慈悲心與無慈悲心之分別! 衲在第一天開始學習醫術的時候,家師第一包就是:「知識與技術只能令一個人成爲醫學上的專家,卻不能令他成爲一個良醫!只有在同時具備慈心與悲心時,他才會成爲一位良醫!」;在衲學成了,告別家師的時候,他在臨別的一刻爲納作了最後的一次開示:「我所教你的只能令你具備醫學知識,卻不能令你成爲良醫!只有慈悲心才能令你成爲一位良醫!」。這已是四十多年前之事了。在此以後,由於政治的變化,衲再未見上家師一面,但這一番開示卻言猶在耳,沒有一天不會想起! 由於醫德的要求,藏醫的收費制度也有其獨特之處:在傳統上,窮者求診是不可以收診金的,中等家境者視乎他們自己的發心而收適量診金,有錢的人則往往會發心損獻適量診金以上的金額補貼醫師對窮者之免費贈醫施藥。所以藏醫一般是根本沒有訂立診金金額的。在今天,很多藏醫仍然保持這個傳統,在印度的「醫曆學院」也一樣保持了這種制度,出家人及窮人免收診金,藥物則酌情洛收少許或免費。衲本人一生中爲人診病施藥,亦遵家師所訓,從未收費。 今天在場的人中,大多爲信仰佛法的中、西醫及學習醫術的學生。現今的社會或許與以前不同了!大家可能覺得不設診金定額就不能維持生計。衲建議大家至起碼要把病人的利益與幸福放在首位,個人的生計頂多只可視作次等重要!否則即使技術及學識再好,也不能成爲一位良醫!要成爲一位良醫,就不能以世俗名利態度處世。一位良醫與一個世俗的人剛剛相反:醫師要把病人放在第一,自己之利益放在最後!大家應該把行醫視作個人的修持,而不是一種求取名利及糊口的工具! 在醫德方面,還有一點值得與大家談談的。衲的弟子中有好幾位是西醫。他們在判斷到一位病人並無生存希望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直接告訴病者。這一點與藏醫完全相反!衲總覺得這是很有趣味的異處,或許它正反映出東西方文化之不同之處! 西藏人幾乎全部都是信仰佛法的。佛法中視死亡爲另一個生活之開始、論回中的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終結。西藏人不論僧俗都對佛法及輪回有極堅定的信仰。死亡只被視爲一種轉變,並非一個終結。所以西藏人對死亡似乎比西方人看得豁達自在。 藏醫在診斷到病者並不可能痊愈的時候,往往會直接告知。他們一般不會提到「死」這一個字,通常是向病者說:「你最好準備一下行李,準備步上旅程吧!」。藏醫一般都十分直接,毫不隱瞞病者,不會給予錯誤的希望予病人。在西藏的文化中,也許這樣做是最恰當的。病何以有時間處理遺産、交代後事及精進於佛法上之修持,放下對世間親人財産之執愛,以準備迎接未來生。對西藏人而言,死亡並非壞事,它只是一種變幻而已!衲聽說西醫中的醫德準則是不告訴病人將會死亡的訊息。這一點與藏醫剛好相反,反映出不同文化中的人對死亡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在西藏醫學中,對胚胎形成之過程有極爲精確的描述。在古西藏的醫典中,早有記載婦女受孕及胚胎自受精始每周的發育情況。這些詳盡細緻的描述,令現今的西方醫學家也深表驚訝。 對死亡的過程,西藏也有甚爲精確的學問。對佛教徒來說,預先瞭解臨終的過程細節其實是很重要的。在西方,很多人都喜歡向西藏僧人及醫師討教有關死亡的過程;但在東南亞,很多人對談論死亡有些忌諱,所以我們現在就不談這方面了。 對人體解剖生理學,藏醫體系中也有很準確的資料。藏醫學把人體區分爲七種基質及三種穢質:血、唾液、脂肪、肌肉、精、骨及骨髓爲七基質,汗、尿及糞便爲三穢質。這些物質在體內有一定的量,過多或過少及相互間之平衡失調都會引致疾病。此外,藏醫對人體骨骼結構、五臟六腑及肌肉組織等的學問也完整而準確,與現代科學研究結果不謀而合,但這些學問卻比西方科學早了千多年就形成了。 在藏醫學中,經絡系統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這一點與漢醫學是相似的。經絡可以被歸納爲黑脈與白脈兩組。黑脈又分爲跳動脈與不跳動脈兩類,全部由心部向身體各部份伸展。白脈源自腦部,如榕樹根般向下延伸而遍佈全身。這些經絡,是藏醫學的關鍵。在放血或針灸時,都必須依據經絡系統學問而進行。身體及精神上的病症,也大多與經絡有直接的關係。 人體的生理與心理功能由三大元素所維持,即「隆」(loong)、「赤巴」(tripa)及「培根」(beygen)。這三種元素的形成與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有直接的關連。在正常健康的情況下,三者是相互平衡而協調地運作的。如果有內在因素(年老等因素)或外在因素(季節變化、起居飲食等因素)導致這三者之其一或幾種過盛或過弱,三者的平衡狀態便會失調,從而引致七基質及三穢質之不平衡,進而演變成身心的病症。藏醫的工作,便是透過施藥或其他療法把各元素調整至本來之協調平衡狀態,從而令身體重獲健康。 「隆」是推動人體機能的動力。它基本上就等於漢醫學中所說的「氣」,但在細節定義上或許有些微的異處。肉眼雖然看不到氣的存在,但它是的確存在的一種元素。它無形態、無味、無色,但可以由脈診等方法探測得知。氣的原始形態是四大元素中的風大。即使在這間講堂中,也充滿了風大,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風大是四大元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它是整個宇宙運作的基礎,例如星體運作之軌迹、速度及相互間之適當距離等都是由風大這元素所維持的。 身心的各種病患,大多都與氣有關連。在醫學上,如果不承認氣的存在,或對它的認識不夠,任何診斷及治療頂多只能達到次等的水平。所以,一個對氣缺乏認識的醫學體系,並不能說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西方醫學現今已達到極高的水平,有極多科學儀器,又能做到很多傳統醫學辦不到的事情,但卻偏偏缺乏了對氣的認識。如果西方醫學有一天承認了氣脈的存在,配合氣脈學問及西醫的先進科技,肯定會令人類醫學發展達到想象不到的水平! 氣充斥於人體內所有部位,聚集於腦、心及骨骼中而運行於體內之經脈。它維持肢體活動、呼吸、思維感覺、排泄、分解食物及血液之迴圈。氣又可細分爲五種:持命氣、上行氣、遍住氣、下泄氣及伴火氣。持命氣支配吞咽、呼吸等動作及五官之反射,與精神心智有直接關連;上行氣支配口語及記憶力;遍住氣遊走於全身而支配肢體動作及面部表情等;下泄氣在肛門、大腸、膀胱等部位運行,支配大小便排泄、精液的生産運輸及婦女分娩等功能;伴火氣運行於胃、肝、腸及膀胱之範圍,支配消化食物及運送營養等人體功能。 「赤巴」的功能是調節體溫及主持消化。洋人多把「赤巴」譯爲「膽汁」(bile),衲認爲這是不正確的譯法。「赤巴」是一種元素、一個概念,它的確與膽汁有關,卻並非一種如膽汁般的實質。有些研究過漢醫學的弟子說,藏醫學所說之「赤巴」概念等同漢醫學中所說的「火」,這說法似乎是正確的。 「赤巴」本身有熱的特性,由四大元素中之火大所産生,它又可細分爲五種:能消赤巴、變色赤巴、能作赤巴、能視赤巴及明色赤巴。能消赤巴位處於胃部,支配消化及産生熱能;變色赤巴住於肝臟,血液、糞便及膽汁中的色素是由它産生的;能作赤巴位於心部,與情緒變化有關連;能視赤巴位於眼部,令眼睛感官有辨別觀視之功能;明色赤巴遍佈於人體表皮,支配皮膚光澤及氣色。 「培根」由原始四元素中之水大及地大産生,與人體的體液分泌有關。洋人把「培根」譯爲「痰」(phlegm),這並非正確的翻譯。「培根」這元素,廣泛包含了津液及其機能。「培根」也可細分爲五種:能依培根的作用是調節其他四種「培根」,令它們運作正常協調;能化培根負責配合伴火氣及能化赤巴令食物消化;能味培根主管舌根辨味之功能;能足培根位於頭部,支配情緒反應;能合培根分佈骨骼關節內,作用是令骨骼連合及令關節活動順暢靈活。 以上所說的三元素理論,是西藏醫學立說之基礎。任何病症,都源出於三元素之異常狀況。一般來說,「赤巴」病屬於熱症,氣病及「培根」病多爲寒症。三元素與三種「內病」(即貪念、瞋恨及愚癡)相關,貪念盛強是氣類病的內在導因;瞋恨、急性及發脾氣是「赤巴」類病之內因;肥胖及睡眠過度等是「培根」類病的主因。這裏所說的氣類病、「赤巴」類病及「培根」類病是簡化了的說法,在實際情況中,病況當然是非單一性的複雜情況。 上述這三種元素的自然平衡是不斷在調節的,例如年青小孩體內的元素多是以「培根」爲強的,年老者則以氣爲強。此外,三元素理論亦可套用於觀察人的體質:天生體質氣盛的人一般瘦弱、膚黑、怕冷、喜吃酸苦味食物、易患感冒及氣喘等病;體質以「赤巴」爲盛的人體型中等、聰明、易怒、多汗、急性子、易患頭痛及發燒等病;「培根」偏盛的人大多偏胖、膚白、較懶、易患腎病及發冷。以上介紹只是最簡化的說法,大部份人的體質是兩種元素的混合型。因應不同之體質、季節及生活習慣,藏醫學在養生及保健方面有不同的相應措施。 疾病的形成,主要的內因是貪、瞋、癡等三種「心病」。有了這些內因,又碰上了飲食不當(如食用過多涼性或燥性食物等因素,體內的三元素、七基質及三穢質就會出現失調的情況)、氣候變化、細菌入侵等外緣及輔因時,病就會在體內蓄養待發,到被誘發時就成爲疾病了。所謂「失調」,就是說某種物質過多、過少或運作反常三種情況之一。失調的現像往往也不會是單一出現的,例如在氣弱時,「培根」往往就會出現過盛的現像,因爲此二者是相互克制的。其他元素、基質與穢質的相互影響同樣有其相克或相生的法則。 藏醫把病症歸納爲四百零四種類,每一類又包括了多種病症在內,但它們不外乎是三元素、七基質及三穢質的異常所致,歸根究底都是與三元素有關的,但亦可用另一種分法把病症歸納爲寒症與熱症。西藏醫學中的診斷學,主要就是建基於三元素理論之上的。在色診時,醫師依病者的面色而判斷所患病症之性質,例如說臉色白而無血者,多是「培根」失調的情況。在尿診時,醫師若見病人尿液色淡而泡多或發藍,若脈診及色診判斷結果相符,則可判爲氣類病。在脈診學中,一樣是根據三元素各別失調時之脈搏跳動特徵而斷症的。 藏醫治療方面的原理也與三元素理論有關。醫師依病症之屬類及寒熱而下藥,寒者暖之,熱者涼之,分別配以方劑或其他療法對治;若在三元素都失調時,則要依各別病況輕重及主次而治療。 西藏醫學在胚胎學、病因及病理學方面都有一定的水平,絕對不比現代科學遜色!衲剛才所說的只是極度簡化了的介紹。如果大家有機會學習藏醫理論,衲肯定您們會對其精確的內容感到驚歎。很多學過西醫的人,在研究歷史悠久的西藏醫學時,都驚歎它在人體結構、胚胎發展及體內系統運作方面的認識之深度。
一年分爲四季,共有十二個月及分得更爲細微的節令;人的身體及宇宙萬物由地、水、火及風四大元素所組成。天體的運行影響天氣變化及外在的四大元素,所以對人體及宇宙萬物都有甚深的影響。由粗顯的層面說,大地上的植物明顯地受季節氣候影響,所以在春天會生長,在冬天會凋謝。同樣地,山、河、大地、礦物及動物也一樣受到日、月、星辰的運作及地理環境所影響。這其實不是太難被理解及接受的一種自然規則。隨天體的運行,天氣産生微妙的變化,而宇宙中的各種元素也會相應産生細微的變化,有時某種元素強盛,有時則衰弱,從而又影響四種元素的平衡狀態。不但外在的四大元素受星體運作及地理的牽引,我們體內的四大元素也是一樣,而外在與內在的四大元素間又存在相互牽引的複雜關係。 學習曆學的人,就是研究日月星辰的運作規則、它們相互之組合關係、這些組合對外在與內在的四大元素之影響及外在與內在的元素之相互牽引關係。藏曆學包含了白曆(陽歷)及黑曆(陰曆),其中涵括了印度及漢地的天文學、地理學與曆法學問在內。在一九八六年,拉薩的傳統藏醫曆算人員,單靠鋪有一層細沙的原始籌碼木盤來計算日蝕時間,結果只與南京的先進科技計算(注:即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一九八六年四月廿四日發出之報告)所得結果相差兩分鐘之微,準繩度令人驚訝!由此可知,西藏曆學是一門極爲精確的學問。
一個有經驗及學問的藏醫,在把脈時會把節令、氣候及地理等因素對脈像、身體狀況、外在及內在元素之影響與外在對內在元素的微妙牽引關係等因素也列入考慮範圍,這樣才可以得出最精確無誤的判斷。如果一位藏醫只通脈理,卻不懂曆學,他的斷症準繩頂多只能算是一種粗略的估計。這位藏醫對病症的寒熱及體質的強弱當然也能說得出來,但卻永不可能達到最高的準確精微度! |
下一页 | 上一页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