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法洋》-- 《菩提道次第广论》释义开示

 

依自他交换法而修菩提心

前面所提之七重因果修心法,乃阿底峡祖师广传之法。现在教自他交换法。此法乃由文殊授予寂天,后传至金洲大师,又传阿底峡祖师,但阿底峡并未将之广传,而只以秘密传授之方式交至后代。自宗喀巴祖师后,此法继续于格律派内流传至衲之上师一辈。

 自他交换法之主旨,是把利他之心取代本来之自利心。若不能圆满做到这点,便绝不能成佛。在教授时,我们先讲自他交换之利益及自利心之祸害,次讲此法的可行性,最后教修习此法的方法。

 

利他心之利益及自利心之祸害

利他心能令我们成佛。一切功德,无不由利他而出。自利不但不能令我们得益,反而导致我们生出各种烦恼,从而又产生种种业,以致生生世世受轮回之苦。有关利他心之利益及自利心之祸害,衲相信大家不难理解,尤其在共下士道及共中士道中,对烦恼生业、业生轮回之苦之道理,大家都已明白,现在就不详述了。此处虽不详述,在参思时,我们却不可从略,而必须仔细地修习,否则便难以生起欲修自他交换的精进心。

 

自他交换之可行性

自他交换法并非指把别人幻想成自己,而是指以众生为中心,以自己为次要。我们一向以来,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其它众生是次要的。现在此法,便是要把这心态反转,把众生之利益放第一位,而不顾自己受苦。

有些人会怀疑:“自他交换说起来当然很崇高,但有可能做到吗?”当然可以!我们一直以来,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需别人教,我们从小便懂得珍爱自己,凡事必先考虑自己,这些都是自然便懂的。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把珍爱的对象换了而已,这绝非不可能做到的难事。西藏闻名的密勒日巴大师,长期在山洞中修行。有一晚,小偷进入他的山洞想偷东西。小偷不知大师知道他进了洞,但大师却很清楚小偷的意图。大师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关心地在黑暗中说:“不必找了!我在白天都看不到这里有任何值钱的好东西,您在黑暗中怎么可能找到呢?”这小偷大概觉得大师很有幽默感,两人大笑了一番,小偷便离开了山洞。这位大师,便完全没有自利心。过去有许多行者,亦圆满地把自利心以利他心取替了。只要我们致力其中,把心扭转过来,必定能成功。

 

修自他交换之方法

修持之方法分两部份教,首先教授断除自他交换之障碍,然后教修持之正式方法。

 

断除自他交换之障碍

修此法之两大障碍,一为视自与他之身并不相同之心态,二为视自他之苦毫不相干之心态。对前者,我们应参思自他均无自性之理而破除,这一点要在后面章节才讲及。对后者,我们应想二者并非不相连。他及自者,均本无自性,我们既能对无自性之自我因长期串习而生出执爱心,透过串习,我们便可对他人之苦亦生不忍之心,从而破除后说之障碍。

 

进行自他交换之方法

正修之方法其实不难。首先,我们思维众生与自己,均愿得乐离苦。在这一点上,二者是平等的。然后,我们应思维我执之祸害:从无始以往以来,我们不断地在轮回,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正是因为我执及自我珍爱的心。因为这个心,我们生出了“我”及“我的”之概念,所以则有我、他之分。由于这种分别念,我们对喜爱的事物生贪,对讨厌的事物生瞋。杀生、偷盗、邪淫等业,无一不源出于自我珍爱的心。衲举个例:譬如我们见到一颗宝石,这宝石属于邻居的,但我们想把它变为“我的”,从而生贪念。在我们的贪念变强后,我们便去偷、去抢,甚至把邻居杀了而把宝石据为己有。由于这种业,我们种下了三恶道之因。即使不说极端的事例,只要我们客观地看,我们所作的任何事,无一不是轮回之因,而这些事,又无一不因珍爱自己或其延伸范围而作。所以,珍爱自己的心是我们的大敌人。有关这些教法,前面其实亦已详细述及,现在为了节省时间,衲只好从简,但大家在正修时,却不能从简,必须仔细参思。

在思维珍爱自己的祸害后,我们参思珍爱众生的利益。我们若有任何福报,皆因不杀生、布施、放生等事业而得,而这些善行皆赖珍爱众生而出。佛陀在很久以前,不过是一介凡夫,与我们毫无分别,但由于珍爱众生,最终成就了无上佛境。所以,珍爱众生的利益无穷无尽。

如是者,我们训练自己不作自利之事行,专注于利他,把不顾众生唯利自己之心,转换为专利众生而不顾自己的心,自愿把众生之苦一已承担,观想他们的苦全落到自已身上,此乃“受”之修法。然后我们观自己的身体化为六道有情所需物,令其得乐满足,此乃“授”之修法。在遇上恶缘时,我们不但不躲避,反而要想:“但愿我把众生之苦都一己承担!”若欲修呼吸修心法者,在吸气时想众生之苦皆入己身,呼气时把一切属于自己的美好东西全授予众生。这种呼吸修心法乃为生菩提心而作,与教六前行时所说之观罪障出、观加持入的呼吸法之目的并不相同。

最后,我们观察以上之法是否真的利益了众生。在观察后,我们发现所有承受众生苦及赐予众生乐的想法,不过是自己的想象,然后我们培养承担的决心,发愿成佛,以真的利益众生。

由于刚才已教了完整之七重因果修心法。有关自他交换,今天衲只略说了一下。若欲依此法修心者,应自行参考《掌中解脱论》中的有关章节,其它人单依七重因果修心便已足够了。此外,宗喀巴祖师曾教授把两种心法合修的要诀。如果我们对以上两种方法皆清楚掌握了,亦可依二者合修之方法修心。由于已教授了两种方法,此处衲不必重复了,修者依修平等心、知母、念恩、报恩、自他交换、思自利祸害、思利他利益、修“受”、修“授”、增上心及菩提心之顺序去修,即是两种心法合修。

 

判断生起了菩提心之准则

判断此心生起与否之方法,与判断出离心之准则一致。我们修至日日夜夜不需刻意便自然有此心量时,便可说是成功了。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