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明灯》--佛法入门导引
佛坛之供置与供养
如果我们在家修行,便应在家中有一个修持的地方,在这里安置佛坛,日常的功课也在这里修诵。在西藏,一般家庭都会把最好的一间房建爲一个小佛堂。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但可以在家中一个较清静的角落布设佛坛及修持。这个角落或房间不拘大小,但最好是比较能坐得舒适自在、较少外界干扰的一个地方。
如果我们家中尚未有佛坛,在第一次安设时,我们固然要好好地先打扫一番地方。但即使我们已布设了佛坛,在每次上座修持前,就算佛坛及修持地方十分干净整洁,我们仍要打扫一下。这种打扫并非单只爲了去除外在的尘垢,而是一种具有两重极大意义的前行准备功夫。
打扫的外在意义是爲对圣众表示恭敬。我们在世俗生活礼节上,遇上有朋友或贵宾来访时,我们必定会事先把居室打扫一番,以迎接来宾及表示尊敬对方。在每次修持时,我们都会召请佛陀等圣众前来,如果不认真地打扫地方,岂不是说我们认爲自己的亲友比三宝更尊贵?有些人会说:「佛陀早已超越了俗念,不会介意有尘或无尘!」以这种观念来支持自己不好好作前行打扫,是十分幼稚的想法。佛陀当然早已超越了俗念,但我们自己还没!修行的人是我们,不是佛陀。此外,我们的修行路上,亦依靠许多我们见不到的世间天神和护法来护持。这些护法及天神,很介意地方清不清洁。如果地方不整洁,他们便不会来护持。
打扫的内在意义是,我们在清除外在的尘垢时,把这种功夫转化成同时在消除内在贪、瞋、痴等烦恼心垢的修持。
大家可能都见过寺院中的十八罗汉像吧?这十八位圣者中,其中一位名爲「小路尊者」(Chudapanthaka)。这位小路罗汉,本来是一个极爲愚笨的和尚,就连一段四句偈子也背不懂,以致其它长老表示无法对他开示佛法。后来,佛陀释迦牟尼亲自赐他「拂尘除垢」这数个字,并命他去打扫寺院。小路在打扫时,怎麽也扫不完尘垢,在刚扫完左边再扫右边时,左边又变回灰尘满地了,在又打扫完左边时,右边又满布垃圾了,这是佛陀故意以大悲心施展神通力所致的。就这样地,小路只好不停地努力打扫,心中念念不忘「拂尘除垢」这几个字,慢慢便把业障清净了。有一天,小路突然心生一疑念:「佛陀命我扫尘,到底祂是指外在的尘,还是指其它的甚麽尘呢?」在思维此疑问后,小路便豁然开悟了,此时他的心中突然显现了三段偈子:
此尘是贪非土尘 密说此贪爲土尘 智者能除此贪欲 非是无惭放逸人
此尘是瞋非土尘 密说此瞋爲土尘 智者能除此瞋意 非是无惭放逸人
此尘是痴非土尘 密说此痴爲土尘 智者能除此痴毒 非是无惭放逸人
这三偈的内容是说,「尘」并非指外在的尘,而暗指心中的贪欲、瞋恨及愚痴,具智的人会摒除这些心垢,而精进地追随佛的教法。在参思这三偈的意思后,小路竟然证得了罗汉之境界(注:此段史事可见于《增一阿含经》及《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中)。
在上述的历史故事中,小路尊者单?#123;扫地修行而得证罗汉的境界,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十八罗汉之一。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也曾亲手打扫僧团驻锡之处。历代的达赖喇嘛宗座,也曾很努力做打扫之修持。所以,我们万勿轻视这种前行功夫。有些人或许会以爲这是修行前的准备,其实这打扫过程本身就是修持。我们凡夫一辈,在坐下来修的时候,也没可能修得有多好。因此,前行修持及结行等,便更应被重视了。如果以「大修行人不必执外相」的原因而不重视这修持,岂不是说自己的境界比佛陀及宗座法王更高吗?
在打扫时,我们想着扫帚就是一把能切断无明的证空智之剑,把外在的尘垢想爲是一切不善及障碍等,在打扫时同时心中念诵「拂尘除垢」或以上之三偈,想着自己正在以智慧剑切断不善与障碍,我们亦同时想着外在尘垢代表了自己当时遭遇的病患、魔障或任何障碍。如果我们受到非人、邪灵或邪术的加害,在打扫时,可想着这些逆缘化爲毒蛇、蝎子及毒蛤蟆等,被我们扫除去。一般人在患病时,都认爲这是有细菌等外在因素导致的。其实细菌或病毒只是外缘,根本的病因是我们的业力。在打扫时,我们亦可观病因爲黑泥等,现在被我们扫走了。这样地观的话,打扫修持则会有去除病患的利益,而且十分有效。此外,修道次第的人,在修到哪一章题时,便把阻碍我们生出该觉受的障碍想为尘垢,一并消除,譬如说你正在修敬师章题,其障碍便是不敬师的心,所以我们可以把原偈改为:
此尘不敬非土尘 密说不敬为土尘 智者能除不敬心 非是无惭放逸人
到修菩提心的阶段,障碍便是只懂利己的自私心,所以我们改偈文为:
此尘利己非土尘 密说利己为土尘 智者能除利己心 非是无惭放逸人
总之,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这种打扫心法。如果不配合心法,打扫当然只是种世俗琐务;但若配合上心法,这打扫便是一种极佳的修行,能令烦恼息灭、证悟易生,甚至能有效地解决魔障或令病患痊愈。
把修行之处打理整洁,有五种殊胜益处:
1.令自心清净。
2.令他心清净。
3.衆天神欢喜。
4.造集美丽因。
5.死后升天界。
第一及第二种利益,是指整洁庄严的地方,会令自己及其它看到的人都心生悦乐。第三点中所说之天神,是指帝释天及四大天王等。这些天神是仍处六道中的生命,但他们之中也有信仰佛法的,而且会护持修法的人。由于他们极有洁癖,如果地方不干净,他们是不太愿意来护持的。此外,这一点也包含了令圣衆生欢喜心的意思。第四点是指整齐清洁能积于未来生有美丽形相之意。第五点是说,常常保持地方整齐清洁,能感召生于天界等的果报。作爲净土行者,我们并不希罕生于天界,但如果好好地发愿回向,这一点就转化爲生于清净佛土之因了。
在每天,不论佛坛及修持地方是否肮脏,我们必须起码象征式地打扫。这种修持所用的「法器」,在传统上是一把扫帚,但我们当然可以用现代之吸尘机等替代。打扫佛坛时,应用净布清洁。拂拭佛像则用孔雀毛束起轻轻拂拭,不要用手去直接触摸佛身。这打扫方法也可用在日常清洁工作上。如果能依此方法去做,则一切凡俗的清洁工作,都转化爲内心上之修持了。
佛坛是我们积聚功德的一种工具及媒介,所以我们不可轻视它的布设。佛坛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设依规矩及庄严整齐,所以没必要夸张地把家中布设成一座寺庙似的。我们在看电视新闻时,常会见到各国开议会时的片段。在这些会议中,谁坐哪位置都有所讲究,不容有错。在佛坛上,也是同一道理,佛像的放置各有其位,不能让佛与菩萨等如同去流行歌星演唱会般自己找地方坐。如果胡乱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个佛桌上,反而会生出罪业。
我们安设佛坛,要有圣衆之身、语、意代表物。这些物品,虽然并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们借着观看、敬慕及供养而生出功德。一个有证悟的行者可以不需要这些象征物,但是初学者就需要佛像提醒我们与觉悟者的连繋。
佛身以佛像代表,我们应至少供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其图片,这是因为祂是现今佛法的本源。此外,我们应供一祖师像或图片在本熤胺剑跃礆v代师承。如果我们欲加供弥陀、药师等佛像,应放在本师像的两侧同高度位置。汉人特别喜欢供观音、地藏、文殊及大势至大士像。这些大士其实早已成佛,但在本师示现之年代,为了正法之弘扬,祂们以佛之八大菩萨弟子的形相示现,故此我们把祂们视作菩萨而尊敬,其像应供于佛的外侧或较低少许之位置。如果欲供护法,应处更低位置。佛坛上不应供奉世间天神。天道之衆生尚未脱生死,也未断烦恼,所以不堪当我们之依止对象。他们与我们一样,你供养他们会得到一点好处,得罪他们时他们就会生嗔心而加害我们。供养他们顶多只能得些眼前的小利,并无恒久之利益,所以我们不应依止天道衆生。若必定要供养世间神祇也要分开放,不应与佛像放在一起,也不应对他们生起依止之心。如亦供祖先灵位,不应放在佛坛上。
在挑选佛像时,我们应挑按照传统尺度比例而造或画的形相,而且要选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欢喜心的,这样会对以后自己日常观看时很有益处。在请购佛像时,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们不应说「这个佛很丑!」之类的话,而应说「这尊像的工艺水平不高!」,以免在不经意间便积下口作之不善业。同时,在请购佛像时,若价钱不合,顶多去别处看便好了,不应说出像「这释迦佛哪值这麽多钱呀?」一类的话。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实它们反映了我们是否真的视佛像爲佛之代表。在现今的商业社会,市面上有许多制造不如法之造像,挑选时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在请购好佛像后,应当找寺院僧人代爲装脏及开光。有些人以爲爲佛像装脏是西藏的传统,其实不然。在佛经上,清楚教示了装脏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注:见《佛说造像量度经》)。另外又有些人以爲开光是指由高僧大德们「加持」佛像,这是很荒谬的说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请诸佛加持。只有佛陀来加持我们,哪有反过来由我们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谓「开光」,其实是胜住仪式,亦即依传统请圣衆降临住在像中之意。在开光以后,我们必须把佛像视爲真正的佛陀,不应以世俗衡量价值之目光来对待佛像,譬如说买了个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抛弃送走等等。我们也不应用手指直接触摸像身。在非必要时,我们不宜移动佛像。在必要时,我们则应隔着净布捧起佛像,而不应以手直接触碰。在清洁佛像时,用一束孔雀毛轻轻拂拭就行了。有些人喜欢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这也是极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尘。但是,有些人却又担心佛像会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们上香的供养等,又再画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个「呼吸孔」,这却是一种很无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圆满力量之佛陀,又怎麽会窒息或因一层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养呢?这样做只是反映了我们对佛陀之圆满能力存疑。事实上,不论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们凡夫所作之供养。我们作供,爲的是自己积集成佛之因而已,并非爲了满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
佛像之右面,亦即我们面对佛坛时之左方,应放一部《大品般若经》、《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菩提道次第广论》或其它任何一部佛经之梵文、汉文或藏文印本,以代表佛的语。《大品般若经》爲诸佛之究竟教义,《菩提道次第广论》爲一切佛所教之精华。佛经与论著并非佛法,但它们代表佛法,故且我们以佛经表义佛之语。三宝中以法爲最上依止,因爲我们是透过奉持佛法才能成佛的。严格上来说,我们可以把经书放佛像及佛塔上,但不能把佛像放经书上,因爲法宝爲最上依止,尤甚于佛宝。以上并不是说大家要把经书放佛坛的佛像顶上,只是解释即使这样做也并无不如法之处而已。把经书放下面垫高佛像是不如法的,二者虽同爲圣物,但经书所代表的法在定义上比佛宝更爲神圣。
佛意以一座小佛塔代表,放佛坛之右,亦即本师像的左手那一边。
佛坛是我们藉以积集功德的「工具」,我们必须谨慎重视。我们应每天对佛像恭敬瞻视一眼,并恭敬顶礼三次或更多次。我们勿说「这些佛像我早就看熟了,何必天天再看?」这种话。佛陀有一位心子叫「舍利佛」,这位尊者在过去生中,曾是一位邮差。有一次,他在旅宿一破庙时,无意中见到过去佛的壁画,便心生欢喜地发愿:「如果我在未来能得见这麽伟大的人物多好呀!」因此发愿,舍利佛便积下了成爲释迦本师身边弟子的因缘。在日常见到佛坛时,我们也应恭敬合掌躬身。
这些代表佛陀的物品,即使不信的人看到也会得益。只要不信佛的家人不抗拒,我们在家中设佛像等,对他们也有益。若我们在家里供奉佛像的话,最好能向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或朋友作少许介绍,譬如怎麽在佛像前献上供品或祷告等。即使在许多传统的佛教国家中,佛法似乎有衰退甚至消失的现象,在介绍佛像时,若同时略讲佛教史和佛法大意,对听者会有大益处,也避免日后家人因误解而生出反感。如果家人十分抗拒,我们则应善巧地处理。
对诸佛、三宝作供养,能令我们得到广大功德、积集成佛之资粮。供品可以是任何美好的物品,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一般来説,我们可以供上水、花、燃香、明灯及食品。它们各有其吉祥的表义。
供水是最容易不过的供养了。由于它随处可得,并不费甚麽钱,所以我们肯定不必透过种种不良手段才得到它,这确保了供品来源之清净性;又因为它并不值钱,我们在供奉时恐怕不易生出吝啬、不舍的心,这确保了供养心的清净性。最好的优质水,具备八种特性,各有其吉祥表义:水的凉性表义持戒清净;甘味表义享百味食;质轻表身心壮健;性软表意念柔顺;清澈代表心明;无臭表义无障;益喉之特性表语妙;养胃的特性表义无病。在供水时,我们按喜好供一杯或几杯清水或依西藏传统供上七杯均可。在上供时,不应把空杯放佛坛上才倒水入杯中,而应先在杯内放一点水,在供桌上放好位置,再以壶添满,这样可避免空杯作供的不吉祥缘起。用壶把水添满时,不可胡乱地倒水,而应用双手像为皇帝供茶般恭敬添上。添满水的杯,水位不应离杯缘多于一颗米粒的粗度,但亦不可过满而溢出。此外,如果供奉一杯以上,这些水杯应整齐地排成一条直綫,杯与杯之间距离一颗米之粗度,即不过疏,亦不紧贴。在西藏的传统是,我们在早上供上新水,在下午近黄昏时把水供撤下,翌晨再上新供。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或许会很晚才回家,故此只好在晚上撤供了。倒出水的空杯不应放在供桌上。这些供杯,我们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供完佛的水可以自己饮用。
供花可以积集于未来生相貌庄严美丽的缘起。花可以采用鲜花、假花或整盘的盆栽,只要别供本身有毒性的花即可。
燃香必须用无化学原料在内的配方,如纯檀香或沈香的粉或木条均可,许多藏香亦适合这用途。供香为的是供香气而不是供黑烟,所以我们不必把香炉放在太近佛像的地方,而应把燃点了的香在供桌前略为熏扬一下,再把香炉置较远的地上,这样便不会把佛身熏黑。佛陀的鼻根非同凡夫,绝不会因香炉放远了而受不到供养,所以大家不必有此幼稚的顾虑。汉地的香炉常常印上经咒,这是很不合乎传统的商业做法,大家千万不要买。要买香炉的话,应选没有印上佛像、经咒的简单类型。此外,汉地卖的电香支是几根闪烁、像香的东西,并无供香气的意义,而且闪烁不定的光明也是一种不佳缘起,大家避免为宜。
灯供的目的是为了供上光明,它的缘起是于未来生具有智慧及眼目明亮等。如果供的是油灯,应用较优质的灯油及?#123;较灯芯长度,以保灯光明亮、无烟、光明显金黄色而非?#123;色及不闪烁。供灯之主旨是供光明,有些人喜欢供用电的灯,这亦没有不合乎传统的地方。
供食应用素品,例如水果或任何以三甜三白物(注:即白糖、黄糖、蜂蜜、牛奶、酸奶及牛油)制成的食品等。供品必须是自己能力范围内买到的较佳品,而非自己也不愿吃的过期食品。食品不一定要天天换,但在水果等不再新鲜时便应更换了。
供佛是为了我们自己积集功德而做的,并非诸佛希罕我们的供品,所以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摆置供品。以上所说的种种供品,我们不必全部供齐,但却要注意必须放置得十分整齐庄严,不可像是把东西施舍给乞丐或畜牲那样地丢在桌上乱放。供品必须排爲一列,各有一颗米之距。在排供时,必须恭谨如爲皇帝奉茶一般。事实上,这个譬喻一点也不夸张。皇帝与佛之间,绝对是佛更伟大。对皇帝奉茶尚要恭谨十足,何况供佛呢!排供的规矩,亦有其内义。好好地去做的话,能具足吉祥因缘;反之则积不好的缘起。供品排直表义心直;供品间距离太疏会积与上师、佛陀及正法分离之不吉缘起;供品间距离太密则有心滞之缘起;供品放杯中太满,有持戒不严之缘起;供品不满杯则有缺乏资财之缘起;排供时不严谨而把供品放下时有声,则有心不平静之不佳缘起。摆放庄严是爲了自己积聚功德而做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这是自己的修持。
在放好供品后,我们可以增诵「供养云陀罗尼」,因爲这个咒能令供养之功德增长。咒是 :
唵 南摩 爸嘎哇爹 兵渣 沙哇 趴玛 打辣 他化嘎他呀 阿啦哈爹 三日三仆达也 他地呀他 唵 兵渣 兵渣 玛哈兵渣 玛哈铁打兵渣
玛哈必打兵渣 玛哈仆地切他兵渣玛哈布迭 曼多巴三 打玛辣 兵渣 沙哇 卡玛 阿哇勒那 必疏打辣兵渣 疏哈
om namo bhagavate bendzay sarwa parma dan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a om bendzay bendzay maha bendzay maha tayda bendzay
maha bidya bendzay maha bodhicitta bendzay maha bodhi mendo pasam kramana
bendzay sarwa karma awarana bisho dana bendzay soha
然后我们恭敬顶礼三次,再诵皈依文三遍,便完成了上供,这时便可忙别的事了。
有些人担心万一忘了供养会遭佛陀责罚,这是不必要的顾虑。诸佛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凡俗受用品,亦不会因行者漏了供养而发脾气。
刚才说过,供品不拘种类及数量之多少,但我们却要注意供品之来源清净及供养心之清净。甚麽是「来源之清净」呢?这是指供品并非由如杀生、偷盗等十恶业而得来的。别人虽不知我们坛上供品的来源是否清净,但我们自己心中有数。如果不作恶业便得不到供品以供佛陀的话,宁可只供清水或索性不作供,这样反而会更令佛衆欢喜。这其中只有一种例外情况,譬如说你作了某恶业,现在十分痛悔,便在佛前忏罪,把造作此恶业之得来品供上,发誓不再犯同等恶业,在这种情况下B来源自恶业的东西倒是如法的。
有些人兴供是爲了让别人知道他有财,或爲了让人说:「你真是个大居士!」等等。以这种心作供,即使供养许多钱,利益也极爲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后更可能因别人赞美而致贪念更盛,这比不作供更爲糟糕。此外,供养本来只取决于内心,而不拘供品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爲了吝啬而只供少许,也是不好的。「供养心之清净」正是指作供时心中没有这类吝啬、后悔、不舍得或爲求世间名利等心态。正确的供养心,是爲了利益衆生而愿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们爲了成佛作供,以积聚成佛之因。在作供时,我们必须用这种动机来供养。小乘发心的行者,爲了积集出离之因而作供,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时,我们应心生欢喜,爲了衆生、爲了成佛而作此善因。
在佛陀年代,舍卫国有一个女乞丐。有一天,城里的大王、大臣及贵族等兴大供养,她便也想对佛陀作供,但苦于无钱,所以便只好以行乞所得之一钱买油,供了一盏最小的灯。她在作供时发愿:「但愿我于未来能具大智慧,以灭除一切众生之愚昧!」这盏小小的油灯,便与许多由国王及富人等所供的大油灯放在一起了。在供灯翌晨,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巡更经过,发现全部大灯都早已油尽灯枯了,这小灯却光明依然,犹如新供的一样。目犍连便想:「天都亮了,灯还亮着干甚麽呢?」,于是便以手搧灯,灯却不灭,祂改以衣袍搧灯,灯火还是不灭。在目犍连不明所以之际,佛陀刚好走过,佛向目犍连说:「这灯是一个具『大心』的人所供的,尽管你用四大海洋的水来灌,或以巨风来吹,也不可能把它灭掉!」由此可知,如果供品来源清净,供养心亦清净,以欲利益一切众生之菩提心上供,即使供的只是很小的东西,也能积无量功德。为甚麽呢?这是因为众生之数目无量,以致功德亦得以乘大无量倍之缘故。反之,如供品来源有问题,或供养心是为了出名或一己私利,则不论供品有多大、多好,所得功德十分有限。
大家不需怀疑佛到底会不会应请而到临受供。诸佛之悲心无等,力量也无等。祂们不是凡夫,不需要用轿车接送,只要一起念作供,祂们就临前受供,甚至没有召请,诸佛也一样在面前,因爲诸佛其实根本就同时遍布一切时处,只是我们因业力蒙蔽,无法见到祂们而已。在佛陀住世时,有一个国王的女儿天生丑陋无比,令国王十分忧心,不敢让公主出外,又不能把他许配予邻国之王孙贵族。后来国王强迫一个大臣迎娶公主,大臣在没法之下屈服了,但他把公主锁在一个木柜内,只把食物定时通过柜上之小孔喂食。大臣的友人及同事都十分好奇,大家都以爲公主必定国色天香,所以大臣才不愿被人看到她的美色。有一天大家忍不住好奇了,就借故把大臣灌醉,偷了他的门匙来看一看这公主。一看之下,大家都吓了一大跳,原来公主的皮肤好像蛤蟆那样,大家都吓跑了,从此大臣就更加严禁公主与外界有任何接触。有一天,佛陀与衆弟子来了这国土,所有人都去供养及瞻仰佛容。公主听到消息后很伤心,想着自己不只天生貌丑,还十分福薄,无缘供养佛陀,心中很想要供养佛陀。突然间,她透过小孔看到柜外金光万丈,发现佛陀不知怎地就已经站在柜门外了,光明正是佛陀的袈裟放出来的。原来是释迦如来应她心中之祈请,以神通现化在她面前。公主就对佛陀作供养及礼拜,佛陀也加持了公主。这件事发生以后,公主的身体起了奇妙的变化,好像蛇脱皮那样,外面之粗糙皮层裂开脱掉,里面是很美的皮肤。大臣后来当然很以这妻子而自豪,就放了她出来,也允许她出外与国民见面了,这公主之美貌从此成爲该国佳话。这是佛经上的一段记载,从其中可以知道,只要衆生诚心迎请,佛陀等圣衆的确会来临加持,所以我们不需生疑,也不必担心请不到佛祖到临受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