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登四本尊仪轨导修
-
释迦如来
前行开示
现在开始讲授噶登派四本尊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修持方法,我们今天所教的仪轨,是源自印度的短仪轨。噶登派四本尊之传承,还有较长的仪轨,但这短仪轨可能比较适合在座的各位初学居士。
任何完整的一座修持,必须有前行、正行及结行三部分。前行属于准备工作;正行是所修持之主体内容;结行则包括回向发愿等等。
现在,衲先简略地讲述前行的修持(注:较详细之前行开示,见于法师著作【心生欢喜】、【生死自在】、【甘露法洋】及【本尊海会】系列)。这里所教之前行,适用于任何法门,并非只适用于释迦佛之修持。
前行开示——
未有佛坛者,应在家中较好的房间或一清静及干净的角落,布设好佛坛,以积聚功德。在此地点,我们必须首先好好打扫地方,然后才安奉佛之身、语、意所依物。佛的身,我们以佛像来作为代表物。作为佛教徒,我们应供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如果决定发心专修噶登派四本尊,则应加供观音、度母及不动明王。如果只兼修此四尊而专修另一本尊,则应供奉本尊之像,而四尊除本师释迦外,其它身像可供可不供。此外,我们亦宜供一尊祖师像。依我们格律派而言,此乃指宗喀巴祖师身像。这些佛像,必须是依照传统身相比例制造及如法装藏的,但我们亦可用较好的图片代表。佛的语,我们以一部任何语文版本之《菩提道次第广论》或《大品般若经》或其它任何佛经代表,置佛坛之左面,亦即佛的右手边。在面对佛坛时的右面,亦即佛的左边,应供一合乎比例且已如法装藏的佛塔,以表佛的意。这个佛坛是我们藉以积聚功德的对象。在每一次修行前,不论其有否染尘,我们都应打扫一下,以表示尊重及净心。在打扫时,我们应以一束孔雀翔等羽毛轻轻拂拭佛像,而不以手直接触摸。
在佛坛上,我们应放上清净的供品。由于噶登派四本尊属事密部,我们尤需谨慎注重供品之清净。供品不拘多少,但必须是素品。我们亦可供水、花、明灯及香等。在密法中,对香供有严格要求,事密部有其专用的燃香配方。如果我们没法购得事密部的燃香,便用纯檀香或纯沉香木或粉点燃作供,不要乱用别的化学香枝。
在每次上供时,如果我们诵念供养云陀罗尼,将能净化所供之物,并将供养之功德增大。此外,由于所置佛坛地点附近或许有时会有人抽烟、饮酒或有葱、蒜及肉之气味,此陀罗尼亦有助于净化此方面之过失。供养云陀罗尼是:
唵
南摩 爸加华爹 兵渣 沙华 趴玛 打辣他化加他呀 阿啦哈爹 三日三仆达也 他地呀他 唵 兵渣 兵渣 玛哈兵渣 玛哈铁打兵渣 玛哈必打兵渣 玛哈仆地切他兵渣
玛哈布迭 万多巴三 打玛辣 兵渣 沙华 卡玛阿华核辣 必疏 打辣兵渣 疏哈
om
namo bhagavate bendzay sarwa parwa dan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a om bendzay bendzay maha bendzay maha tayda bendzay maha bidya bendzay
maha bodhicitta bendzay maha bodhi mendo pasam kramana bendzay sarwa karma
awarana bisho dana bendzay soha
这个咒不算很长,如果我们能用心把它背诵了,将会很有利益。不论我们在家中或去佛寺,每当作任何供养前,我们都可先诵此陀罗尼三次,这样便能得很大的利益。
由于修诵咒语时,将要用到念珠,衲在此亦略讲一下念珠的要求。修持噶登派四本尊,并无对念珠有不共的要求,但一般来说,修观音者最好的念珠是透明的天然石英水晶或砗磲。如果没有这种念珠,我们用菩提子或其它质料的念珠亦可以。念珠有许多重意义,这些多重意义在不同的经论中都有述及。以共通意义来解说,母珠代表佛宝,贯穿连串的珠线代表法宝,小珠则代表僧宝,所以一串念珠便已具足了三宝。在诵咒计数时,到了念完一圈时,我们不要越过母珠,而应在念至母珠时,把整串珠反拨过来,把刚才刚拨的最后一颗小珠当新一圈的第一颗珠,这样来诵数下一圈的咒数。这是传统所教,而并非说不小心越过了母珠就会有什么不吉祥,所以我们亦不必过分担心。事实上,如要把所有传统的严格要求都好好遵守的话,也一点不容易。譬如说,在诵咒计数的一个圈当中,我们咳了一声,或睡着了一刹那,这未完成的圈数便不计数,又要拨回第一颗小珠开始重新计算念诵;如果在一个圈的中间打了个喷嚏,又要回头从第一颗珠开始;如果在一个圈念诵途中,应答了别人一回话,又要回到第一颗珠了;如果在念诵一个圈当中,不小心把念珠掉在地上了,又要回到第一颗珠上了…所以由此可知,修法也并不是容易的事。如要依最严谨的要求来做的话,我们念上一整天也不一定能完成一圈最圆满的百遍佛号诵念呢!初学的人,努力做好就可以了,暂时只好不太介怀这些最严格的要求。
修持用的座垫,以适合久坐而不累的为佳。一般而言,以后高前低的座垫较为舒服,但这亦视乎个人的情况而定。座垫安置的方向,可以面对佛坛或侧向,但不宜背对佛坛,而且若能面对东方而修就最好不过了,若不方便则上座时心中想着正在面东亦可。有关面向东方之要求,是共通的要求。在某些法门中,有其不共的要求。在修息灾、增益等四事业时,又各有其不同的面向要求。这些细节,我们暂时不必太过分讲究。
在打扫完佛坛,恭敬地瞻仰一下佛像后,我们顶礼佛坛三次或更多次,然后便上座。在坐姿方面,若无腰病或腿上的毛病,我们应以跏趺七支坐姿而坐。历代以来,修行人都是以此坐姿修持的,这些我们可以在印度的古佛教壁画中见证到。但如果有身体上的毛病而真的无法跏趺盘坐,坐椅上而修亦无过失。
在坐好后,我们要先生起一念,想着自己身处净土之中而修持。这样地想,便积下缘起善因,令自己将来得生净土之中。
然后,我们检查自己的修行动机,必须培养为着众生利益而欲成佛之菩提心,以此心态作为修持之动机。
接着下来,我们开始修诵仪轨。在这个短略仪轨中,只有注明小字要求修皈依及七支修持,而并未明列要诵念的文句,所以我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惯诵的版本。事实上,不论仪轨有否列明,我们在修任何佛教法门前,都必须先修皈依等。
修皈依,分为观皈依境而诵修或不观皈依境而诵修两种,皆为如法的修持方法。观皈依境者,需首先观出三宝在面前,然后至心念诵皈依文句;不观皈依境者,则不具体观形相,只心想三宝在前,至心依止。今天的听众大多是初学的人,对那些众多的本尊、佛陀、菩萨等之形相不熟悉,甚至连他们的名字也没听过,要明观他们全部在前,恐怕是不容易做好的。故此,我们只在心中想着三宝在前,而不作具形相的观想,把心思用于培养至心的依止上,这样会更容易。
仪轨既然没列出本法之不共皈依文句,我们挑平常通用的版本即可。
长的版本是:
我与等虚空际众生一切有情 自今为始乃至成就菩提藏要间皈依吉祥上师祖师圣众 皈依圆满正觉薄伽梵众 皈依正法众 皈依圣僧伽众
短的版本是:
皈依上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短的版本,我们可诵三皈依或四皈依。如果诵三皈依,就免去首句即可。
此外,我们亦可选择诵大乘的皈依及发心偈: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 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布施等诸修持故 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以上皈依及发心偈,前二句是皈依,后二句是发菩提心。
以上各种版本的皈依句,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种。念诵时,我们诵其藏文原句或汉文译本均可。念诵的次数方面,一般的最低要求是三次,但我们应诵至多少生出依止的觉受,方再继续读诵仪轨下面的部分。
如果我们有时间,最好再加诵四无量心,尝试在心中生起慈心、悲心、喜心及平等心。
四无量心的简略版本是:
愿一切有情众生能具足福乐与其因
愿一切有情众生能由苦及其因中解脱
愿一切有情众生与无忧乐境无所分离
愿一切有情众生住于平等心中无有爱嗔偏执
仪轨中接下来的小字,注明要修七支修持。这七支修持,出自【普贤行愿品】,它们分别是礼拜、供养、忏罪、随喜、请法、请长住及回向。这七支修持,每一支单独已是十分广大的修持。在佛教中,有许多共与不共版本、长与短的版本之七支修持文。由于今天所教的仪轨中并没列明念诵文句,我们就诵简单的四句共通版本即可。
四句版本的七支修持文是:
以我所积至微善事业 礼拜供养忏坦及随喜
请转法论长住回向等 回向普功德为证菩提
在诵时,由于坛上早已有了供品,我们在心中供养即可,不必离座而另外再次上供。在上座前,我们亦已顶礼了三遍,故在此段时,我们不必另外再次离座顶礼,而只需诚心合掌低头恭敬即可。这也是一种顶礼方式。忏罪时,必须具足四力,即追悔曾作恶业、依止三宝祈求净化、修持以作忏净及誓愿不再作恶业这四力。在随喜时,我们对佛陀、三宝等之利生事业生出欢喜心。祈请三宝说法及长住,则有令我们于今生及未来生常遇明师、正法及令自己长寿的缘起。最后,我们把前六支的修持一并回向。
诵完七支修持文后,我们便完成了前行的修持。这些前行修持及衲所作之简略讲解,适用于任何佛教的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