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弥陀极乐净土日修、迁识及睡修法门导修

下卷·极乐净土法门实修开示

阿弥陀佛迁识法门开示

以下开始讲解修授弥陀净土的另一种法门——迁识法。在正式教授此修持法前,衲先介绍迁识法的背景。迁识法的藏文叫作powa(注:汉译亦音译爲「颇哇」、「破瓦」、「破哇」或「抛斡」等)。所谓「迁识」,即是在临终时有意识及依具体方法地,把心念专注在某法之上,以利益自己的未来生。迁识法的定义,可以分爲广义及狭义两种方法来诠释。如果要以广义来判别迁识法的话,它包含了任何临终专注修持以影响未来转生的方法,所以它不一定就是密法。在藏传佛教的显乘教法内,便有菩提心迁识法及空性迁识法等。菩提心迁识法,是在临终时令心念不离菩提心及利他心,在这种心念中死去。空性迁识法的行者,临终时则摄心于空性净光境界之中,不起执念分别,以吉祥无畏狮子卧姿入定而逝。这两种都属显乘法门,又都符合迁识法门的广定义,但都与一般汉族佛子所听过的迁识法幷不相同,而且完全与气脉修持无关。如果依广义来判别的话,汉地佛教的所有临终修持法,都可说是属于迁识法的范畴。

  迁识法的狭义,则是指依靠气脉作用,有意识地把心识由心轮沿中脉向上抛射修持。在生时,行者会闭关修持若干天乃至若干月,每天不断作这样的修法,直至头顶出现了特定的征兆方算成功。这种修持,不同于前述的日修及睡修法门,它幷非每天修一阵子的,而需闭关一段短时期、至修至有征兆爲止。有业因种子的人,闭关修上几天便会出现成功开顶的征兆。即便是甚浅法缘的人,修上几个月也一定会成功。在修成时,头顶会出现一个小孔,或顶上流出少许脓水或血,或顶上肿出一丁点,甚至有晕去一阵子的情况。在出现这些征兆后,行者便可出关,以后只需天天忆想心识抛射入顶上本尊的路径便行了。在临终时,行者要掌握恰当的一刻,运气把心识沿中脉抛射离体,进入顶上观想的本尊心中,由本尊带至净土或好的转生地点投生。

狭义上的迁识法,也幷不限于只有今天将传授的弥陀迁识法门。格律派及印度、西藏各派别,均有很多不同之本尊迁识法门,例如观音迁识法、度母迁识法及金刚瑜伽母迁识法等等,不胜枚举。每一位本尊的迁识法,即使在同一派别内,亦可以有不同之各支传承;每一支传承,又可能有广略不同的多种法本仪轨。这些迁识法门,据衲所闻所知,是汉传佛教中所没有的,但在藏传佛教各派中,则有清净、持续未曾中断过的很多支传承。

以上刚谈到的狭义迁识法门——利用气脉修持的迁识法,又分爲真正的气脉迁识或观想式的气脉迁识。密法可分爲事部、行部、瑜伽部及摩诃无上瑜伽部共四部。摩诃无上瑜伽部又分爲两个修持的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真正的气脉迁识法,是密法中的四部之一——摩诃无上瑜伽密——的圆满次第旁支法门。在摩诃无上瑜伽部之圆满次第中,有一种利用死亡阶段、中阴期及投生这三段过程,成就佛的法身、报身及应身三身的方法。这种方法称爲「三有转三身道」。如果成就了这层次,行者根本不需要修迁识法,便能直接即身成就佛境了!如果没有足够能力修成这层次,行者便可以依赖摩诃无上瑜伽部圆满次第的迁识法,在临终时控制自己的来生投生地点。要修这层次的迁识,必须先完成了生起次第的修持,幷依圆满次第修至有能力摄气入中脉把心识向上抛射,又要对死亡过程有清楚了解,以期在恰当的一刹那自行把心识抛出至顶上本尊的心中。在自知死期近时,行者先要努力放生、积福及作例如无量寿佛等延寿法(注:见法师另着《寿份无量》)等等。在作出努力后,若仍见将死之征兆而没有延寿成功的征兆,则要把该布施的财物布施、该供养的便供养、该分派家人的便安排妥当,最后便在临终四大分离时、风大化解而融入心识的刹那,把心识抛射离体而往生净土或投生于好的地方。有一些这境界的行者更潇洒,在延寿无成后,他们便把一切后事安排妥当,然后在当寿尽的日子,预先沐浴更衣。如果这行者是在家居士,便会穿上白色衣服;如果是出家人,便会整整齐齐地穿上三衣袈裟,然后采跏趺姿安坐,运气入中脉,把心识自行抛射而往生。顺带一提,有人会问:「爲什麽他们都要先尝试延寿呢?」这是因爲人身难得,而且是很好的修行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尽一切方法来维持它。这层次的行者,真的有能力随时把心识抛出往生,但如果他们死期未至或未辨死期,或死亡征兆已出现而未曾尝试延寿,便自行迁识的话,就是自断身命,这是有违佛戒的。大家又可能想问:「生死无常嘛!怎可能预先自辨死期呢?」其实这也是有方法的,而且圆满次第的行者不同我们普通人,他们对自己的气脉作用有清楚了解,所以能察觉到快将寿终的征兆。

更高层次的行者,甚至可以控制别人的神识。在座的人可能会听到西藏大德爲别人作迁识的传统吧?在西藏,如果家中有人快死了,便会礼请家族的上师代作迁识。上师会把死者之心识摄召过来,再把它投在净土或好的转生地点。这种法事不受距离所限,上师不必在尸体旁作法,即使身隔千里也没有分别。衲认识一个家庭,他们的父亲赴远地经商多年未返,音讯全无。有一天,有人带来一个错误消息,所以家人都以爲老父已客死异乡了,便马上请来一位大师代老父作迁识。大师本来在修法后,表示已成功地作了迁识,但后来却神色有异,欲言又止地离开了。多年后,老父安然无恙地回来。大家谈起这件事,发现老父在大师作迁识的同一天、同一时间,竟曾无故地昏死了过去,过去许久才回醒,这就是大师控制老父心识的能力之证明,也说明了迁识是不限距离的。老父之所以又活过来了,大概是因爲寿元根本未尽,大师发现了错误后,便又把他的心识牵引勾回之故吧!由此可见,迁识是的确有效的。

  能够自行迁识的人,不一定有能力爲其它生命作迁识,因爲这是不容易做的。爲其它衆生代作迁识的人,不单要有控制自己心识之能力,还必须有能力牵引死者之神识。作时自己先要化爲本尊,次爲死者除障,然后勾召死者神识过来,把它放在净土或好的转生地点。我们凡夫,除非是有真正的菩提心者或仍有可能,否则是绝无能力爲别人作迁识的。我们凡夫连自己之生死也无法自主,何况要去帮别人呢!但如果是有相当能力代作迁识的大德,而将亡者对其又有信心及有缘份,代作迁识便易成功。如果是极高境界的大德辈,例如帝洛巴祖师或那洛巴祖师等,则不论亡者或将亡者有无信心和缘份,都必定能成功地代作迁识。说到这方面,不妨爲大家讲几则故事。衲的外祖父是位在家的密法大师。有一次,村中的一个望族家庭老父去世,家人便礼请外祖父代作迁识超度。当时,该家族把许多其它派别的大师也都请来了。这些其它的大师,在摄召亡者神识时,都面有难色,然后便推说与死者无缘,一个一个地借词离开了。真正的原因是,外祖父早已把亡者神识摄召了,放在他桌前的金刚铃之铃身内,其它大师根本找不到亡者的心识。最后,外祖父在真正代作迁识的刹那,整个铃便自己跳翻了过来!这就是迁识的力量。后来没多久后,此家庭的老母也死了,家人又再次礼请外祖父代作迁识。这个老女人生前很喜爱自己的贵重衣裳。在迁识的一刹,家中的衣箱盖竟然「砰」的一声弹起了开来!这是因爲老女人的中阴身因执恋生前华衣,而一直依附在衣箱内的缘故。衲的其中一位恩师萨巴仁宝哲,也是的确有能力代作迁识的大师。他老人家被公认爲弥陀净土的再来人,所以在他代亡者作迁识时,都是把心识放在极乐净土中的。衲的根本上师赤江仁宝哲,也是一位很有证量及能力的大师。在赤江仁宝哲爲刚亡者代作迁识时,在正式迁识的一刹,亡者的尸体会自己猛然有一下跳动。其它的大师,在代刚亡者作迁识法而成功时,旁观者都可以亲眼见证心识由顶而出尸身之征兆,例如头顶正中会有一小撮头发自行脱落等等情况。以上所说的迁识超度,幷不同于临终引导或诵经超度的法事,而是依赖法师之能力,强行把仍在亡者体内或已离肉身进入中阴身之心识,投在净土或其它好的转生处。说到这里,也许有人想问:「既然迁识度亡法真的有效,作恶多端者岂不是『坐享其成』?我们也不必辛苦地天天修法了吧?」曾作极端重罪业者,例如杀亲父或亲母等的人,即使有大师代作迁识,也不一定能成功。至于普通的人,即便有恶业,只要能在适当时机遇上真有能力的大师,便的确可被迁识往生净土或好的地点,这一点与因果也幷不矛盾。作恶多端者如果能在死时遇上这样的一位大师,必定是他在过往世曾作善因,而现在该种子比今生之恶业种子先成熟了之缘故。最大的问题是,有成就的人不会自己宣传己德,但这又不代表不说己德的就全部是「高人」,你怎知道谁是真正通达迁识法的大师呢?修行是没有快捷方式的。最实际的是自己修净土法,如修净土迁识法、日修法、睡修法、念佛等,这样才对自己的生死有所把握。大家不要把生死大事,托付在临终能遇上大师高人之渺茫机会上呀!不过,如果临终时有自己的上师来到引导,而自己又一向视他爲佛,则不论上师是否有迁识能力,也能保证有好的转生因缘。只要临终一念思忆上师及三宝,生出敬信,就不论是否懂气脉迁识,也不论有否大师代作迁识,都必定能往生净土或有好的转生,或肯定下一生至少不会掉入三恶道。

刚才说了这麽多迁识大行者的事,纯是爲了让大家长点见识而已。我们一辈凡夫,连自己临终迁识也未必成功,所以就不必指望想替别人迁识了。

  刚才所说之气脉迁识,属密法中的摩诃无上瑜伽部圆满次第范围,所以它是真真正正的密法,也是狭义上最真正的迁识法。附带一提,摩诃瑜伽部密法又可分爲母系及父系两种,而迁识法是与母系较有关联的法门。这里幷非适合讲密法的时间及场合,所以衲就不深入解释母系及父系之分别了。如果想修学上述的这类摩诃无上瑜伽部圆满次第迁识法,必须先打好显乘教法之根基,对出离心及菩提心多多少少有点觉受,再依具格密法上师求无上密本尊灌顶,例如那洛巴传承之金刚瑜伽母灌顶等,再要完成生起次第之全部修持,然后再修气脉至有一定的自主控制能力,又再求此层次之迁识教授,然后作闭关修至有成功征兆方算完成。由于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迁识,修习时是真的在运气入脉把心识经中脉抛出体外,这对自己的寿元有少许影响,所以有与延寿法合修的传统,而且在修成后便不宜多作重复抛动心识,以免引致短寿。一般地说,在修成开了顶后,只天天在心中重温幻想心识行走路径,而不真的去运气抛动心识,便十分足够了。

没有机缘或心愿学摩诃无上瑜伽部密法的人,或已受灌学法但未有运气入中脉之能力的人,一样也可以修迁识法门,但这种层次的迁识法门只可说是源自密法,而幷非真的就是密法。这种层次的迁识修持,可说是在观想气脉与心识运作,而幷非真正在控制气与心识运行。在现今普传的、大衆同作几天开顶闭关的迁识法,乃至今天衲所教授的迁识法,基本上全爲这个层次的观想式气脉迁识修持。由于它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次第密法,所以欲修学者不需受摩诃无上瑜伽部灌顶,而只需依止一位懂修此法、有传承且能教导清楚的师父,得到口传与讲解,学懂了以后,自行或与师兄弟同修闭关,直至成功开顶了便行了。这种凡夫气脉迁识修持,是幻想成份多于真的气脉修持,但只要配合出离心等五力,便一样有效。修这种层次的迁识法,在闭关修至成功时,一样会有同样的成功征兆。一般的人,在自修、同修或由上师引领着修持,经七天乃至最多二十一天后,必定会成功开顶。在由上师带领同修的闭关中,在弟子开顶时,会由上师观察鉴定,在顶上小孔插入一根吉祥草爲记。这在以前的西藏,是没什麽大不了的事。但在现今汉地,衲见到有不少人对之过度迷信,以爲这就是保证死后必定能往生净土的征兆,这是十分可笑的。大家试想想,如果修上那七天就保证成就的话,西藏三大寺共一万多个僧人这麽精进地修学是爲了什麽呢?家师萨巴仁宝哲是弥陀迁识法门及其它极乐净土法门之权威长老,也是一位被公认爲极乐净土乘愿而来的圣人。师父在死前二周便自知时至,一早把后事安排好,幷对弟子说:「有些人欲往兜率净土,但我却将住在极乐净土之中,四百五十年后方会再返人间!」,然后便以无畏狮子卧姿入定五天,安详而圆寂。这样的一位迁识法的大权威便曾说过:「修迁识法者,应对轮回不生执恋、具备五力。迁识之成功必须依赖愿力及熟修。但现今的人,在大叫『嘻』、『呸』而略修几天后,见到顶上出现少许红肿流脓,便把一根草插入顶孔,洋洋得意地自以爲成就了迁识法,高兴地把这些征兆视爲吉兆。如果没有出离心之觉受,见到了这些征兆而自吹自擂,得到这些征兆不但幷非好事,反而是很可悲的呀!」由此可见,开顶只是气脉运行的正常生理现象,绝非往生净土之保证。迁识法虽极爲殊胜,而且的确有效,但大家切莫被它的神秘感蒙蔽了,而误以爲修上几天迁识法便可一世无忧,不需再努力,保证能生净土。往生净土最重要的是出离心、信心、愿心等五力,再配合修成迁识法,便十分有效。反之,若不修出离心等,就算顶上开了个拳头般大的洞,唯一的作用就只是可以插上整束吉祥草,拍个照片自吹自擂而已,别无其它利益,亦绝对不是成就了净土的保证!往生的要诀关键是五力等,而幷非一个七天便能修出的头上小孔。若果具备了五力等,即便顶上无孔,一样可以顺利轻易地往生极乐。若果无五力等,不能放下对世间的执恋,顶上有多少个孔也不可能往生极乐净土。这一点大家要好好记住。

现在开始正式教授弥陀迁识法门。这法门源于密法,不同前面教授的显乘弥陀法门。同时,弥陀日修与睡修法是要恒久地天天去修的,而这个迁识法则要求闭关修至成功开顶,然后便不必天天修,只需天天记忆临终时应作之心识入顶上佛心之观想便行了。一旦成功开顶,应天天勤修出离心等五力,不必再多观想把心识抛出,只要不忘该观想即已足够。

  在学习时,大家要清楚搞懂修持的观想方法及辨别成功开顶的征兆,然后便可自行闭关了。学这个法最好是跟着上师好好地听闻,幷得到口传及讲解要诀,但毋需灌顶。如果没有得到口传及在场亲闻讲解,只要是对弥陀等三宝有依止心、向往极乐净土,一样可以修持这法门。

这个法门不是汉地的什麽气功等,所以不存在「走火入魔」的顾虑。只要清楚应作怎样的观想,必定会成功,而且自修是不会出错或因修得不对而産生问题的,大家不必担心。由于它幷非真的在运气入脉抛出心识,而且修成后便幷不天天修,它对寿元亦无不良影响。再者,衲会教授迁识与延寿合修的方法,所以大家不必担心会因修法而导致短寿。衲在一九五七年便曾依迁识法闭关开顶,距今已四十多年了。

修迁识法,必须抽出时间闭关修持。关期是直接开顶成功方届,幷无特定时限,一般人在七天至多廿一天内必定能成功开顶。

  如果在家中修,我们应一早已安置好佛坛了。如果是另觅关房修持,则必须依前行所述,把地方打扫干净、安设佛坛及供品,然后上座发心,才开始修诵仪轨。

迁识仪轨与日修及睡修仪轨大部份是一样的,在此没必要再详细说一遍。

上师弥陀怙遍知 难得大义此善身 当下坏死亦或许 恶趣寒热饥渴与

愚哑役使等所逼 善趣生老病死与 命终堕落等之恼 自与六趣诸众生

解脱苦海之方便 尊外无有希求处 无诳上师胜三宝 欲持其为胜友军

是念猛生趋皈依 遍满虚空胜三宝 摄护我等作友军

皈命依止诸上师 皈命依止圆满佛 皈命依止圣正法 皈命依止诸僧伽

恭敬顶礼趋皈依 胜妙上师圣三宝 祈愿速疾赐加持 我与无边众生心

如是虔诚祈请已 诸皈依境放光明 普照自身及众生 罪堕障碍净无余

观为真实皈依之 诸学处及善恶业 苦乐生理善思已 学作如理之取舍

  以上的发心及修持皈依部份,与日修仪轨一样。

我为成就圆满佛 当令六道脱轮回 安置圆满佛果位 实行甚深迁识观

  这四句是不共发心,我们要在心中想着:「爲了令衆生脱出轮回,我必须成就佛陀的境界,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修迁识法!」

 

普愿大地咸清净 无诸砂砾等杂物 平正均齐如掌心 柔软滑顺琉璃性

  我们诵此偈时,观想自己所处之地犹如净土一样。

 

胜业能赐众生福 暂念远离死主怖 恒愍有情亲如子 敬礼导师无量寿

数为牟尼所称赞 佛刹土中最殊胜 有数往生极乐愿 悲增上故随力说

无明深障取舍处 嗔恚械夺天趣命 欲爱索缚轮回狱 业河漂向有海中

众多病老苦浪荡 送入死主鲸鳄口 可厌苦担压无救 我以哀痛迫呼号

成立心愿请作证 唯一救苦无量光 观自在与大势至 及与一切眷属俱

无量劫中为我等 所发胜心誓勿忘 如金翅鸟行天衢 以神境力哀临此

前方宝座莲月上 根师怙主无量光 红莲宝石微尘山 百万日拥威容光

一面二臂平等印 托撑长寿甘露钵 顶髻相好明庄严 披着红华三法衣

身光普满十方剎 二足金刚跏趺座 无量声闻胜子众 观音大势至等绕

一切主眷于意境 明了显现性中住

  此段是刚才开示过的召请文,观想方法依日修方法即可。

 

顶礼供养忏罪障 随喜敦请祈安住 回向自他一切福 愿证弥陀佛果位

  此爲七支供养。

顶礼供养皈依上师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导师无量光

  在此部份,我们应至心地诵廿一次。

 

唵 阿弥达巴 赫利 疏哈

Om Amritabha Hri Soha

 

唵 阿弥爹华 赫利

Om Amrideva Hri

 

藏文「舍」字

唵 阿弥达巴 赫利 疏哈

唵 阿弥爹华 赫利

 

  在诵咒时,我们要在心中强烈地想着,弥陀正在净除我们迁识修持之一切障碍。在诵毕心目中要诵之数目后,观想弥陀的眷属由外向内、一尊一尊地化光融摄,最后只剩下中央之主尊弥陀,然后他转过身来,坐在我们头顶上的虚空中。我们可以观想顶上本尊之莲花下有孔雀宝座承托,也可以观想弥陀坐莲花中而下无宝座。

修迁识法,所用的工具是中脉、心识及气此三者。在仪轨中,幷无说明应如何作观想,大家依现在马上将教的传承口诀开示去修即可。

  中脉是一条垂直贯穿人体上半身的脉络,与脊椎平行。它的尾部在脐下位置,顶端则上至头顶而向前弯,亦即佛像的眉间白毫或某些本尊之第三眼位置。这个位置十分重要,有时有些人被魔类或邪术侵入体内,便可能是经由这部位入体的。邪术及魔类侵入,可以经由眉心、左及右手无名指的指根或左及右脚无名指之指根这五个通道。由眉心入体的魔类,力量是较大的;由脚的指根入体者力量较小。有一种法门,便是透过持咒吸气在手上,再触碰上述五个部位,以守护这些「入口」的。上述中脉之描述,是按生理结构来说的;但在修这迁识法时,我们却幷不需观中脉延伸至顶上再向下垂至眉心,而要观它延伸至头顶,透顶而伸出,顶端透突出头顶约四指横排之高度,其尾端则在胸部心轮以下四指横排左右位置结尾,而幷不观它延至脐下。这幷非真正的中脉状态,而是爲了方便迁识修持才这样观想。

中脉外壁爲浅蓝色,内壁红色而空心。它的顶端略脉身阔大,似一个喇叭口之形;尾端幼细封闭像蛇的尾巴,中间的部分就似一支空心的箭管一般。

我们身体中有许多脉络,例如左脉、右脉及各支脉等,但它们与迁识法无关,故此我们不必观想它们。由心轮下少许位置至尾端的中脉部份,亦与迁识法无太大关系,所以我们亦不需着意观想这一段中脉。

在心轮位置的中脉管内,便是我们的心识,它就像是一颗小如绿豆但白色的东西。这颗心识,性质就似一颗水银珠般,最轻微的震荡便足以能令它颤抖不定良久。

现在我们已观出了迁识法所需的所有工具了,亦即顶上的弥陀、中脉及心识。我们幻想自己便是这颗心识,处于中脉心轮高低之位置,上望在脉的顶端坐着之弥陀。这情景就像是坐在井中看着井顶出口上方、天上的月亮差不多。我们此时要专注于这三者——自己是心识、中脉爲通道、顶上之弥陀是目的地,其它别的东西全都不想,仿似宇宙中只有这三者似的。我们在中脉内看顶上的本尊,要在心中培养出很强烈的欲望:「我要上去那里!我要上去那里!」在此心念中,我们诵念仪轨中的九句诵文。

无欺妄之三宝本质尊 解脱恶道怖畏之勇者

清净剎土引导胜舟主 怙主阿弥陀佛前祈请

 

第一句称弥陀爲佛、法、僧三宝合一化身,此句亦爲依止之意。修依止心是爲再下来之修持打下基础。第二句赞他爲能令人解脱于三恶道的「勇者」。第三句赞他是引领我们到达净土的「船长」。第四句是说我们向弥陀诚心地祈请。

 

分解死主怖畏祈救护 可惧中阴险隘祈解脱 难忍恶道危地祈引领

这三句呼应死亡、中阴及转生这三个过程。第一句「分解死主怖畏祈救护」,是请弥陀于我们死时支持护佑我们免于死亡时之怖畏。「可惧中阴险隘祈解脱」一句,是求弥陀解脱我们中阴时的恐怖幻境与痛苦。「难忍恶道危地祈引领」一句,是指于我们将掉入如悬崖等险处之恶道转生时,请弥陀拉我们一把的意思。

 

佛土极乐世界祈引导

  这一句是求弥陀带我们到他的净土。

 

别无希求之处祈悲摄

  这一句是说:「无论顺景或逆景,我就只靠您一位了,请以悲心来对待我吧!」

在诵完祈请文后,我们观顶上弥陀出于对我们的慈悲,由心放出一道比中脉更幼的光束垂下,透过我们中脉之顶上开端,进入中脉通道而直达我们的心部。弥陀的心光之尾端如一个磁铁的爪,把我们的心识吸住、抓住了。在生出此观想后,我们透过鼻孔柔柔地吸气,至无法再吸入时,便吞一口唾液,幻想这唾液把气压下去了,同时把下体肛门肌肉收缩,像是在下方把出口堵着和锁住似的。这上吞口水、下提肛门肌肉,像上下两道锁,把气封在脐轮位置。我们尽力忍气,越久越好。同时,我们心中要想着憋在体内脐轮的气是我们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一切功德所化。至忍不住要呼气时,便大喝一声「嘻」(Hig),幻想在体内憋着的气向下沿中脉上冲,这气流把本来就轻如羽棉、悬浮欲飞之心识由下往上推,同时观想弥陀的心光趁势把心识往上拉扯。第一次「嘻」及呼气时,本尊心光从上拉、功德之气由下往上推,把心识由心部带至中脉内的喉轮高度;然后我们又大喝一声「嘻」,这次把心识由喉轮带到眉心高度;在第三次「嘻」及呼气时,心识由眉心高度被带至头顶出口处,但幷不冲出中脉顶端。然后我们叫一声「嘎」(Kha),心识就降回原来在中脉内心轮处。在这样修时,我们先吸气、忍气,然后在吐气时把一口气分多段,「嘻」、「嘻」、「嘻」共三次,加上一次「嘎」,这样地分段吐气。这样地一吸、一忍和一次的分段地呼,连带观想,我们做二十次左右。在修第二十一次时,我们如前述地作三次「嘻」,把心识带至头顶中脉出口处,然后再喝一声「呸」(Phat)。这最后的一声「呸」,就如放弓弦时的一声;我们观想心识就如弹珠,被射入了顶上弥陀的心中。我们观心识停留在顶上佛心中一会儿,然后才如前地念「嘎」而把心识由佛心降回自己心部。

刚才讲述了前后共二十一次的呼吸观想,前二十次幷不观想心识离体飞出而进入佛心,第二十一次才观它进入佛心。二十一次爲一个循环,但多了一两次亦无问题。我们在每一座上,可修十到二十个循环。在修完后。我们观想顶上之弥陀由本来之化身相变爲报身相,亦即无量寿佛之形相。无量寿佛(藏文Tsapame)与弥陀是同一位佛的报身及化身,二者幷无分别,但无量寿佛是延寿法门之主尊。我们诵他的礼赞文一或多次,然后诵他的咒若干次,譬如说一百次等,同时想着无量寿佛在放光加持,令我们的寿元延长及坚固。

无量寿佛

 

  无量寿佛的其中一种短礼赞文是:

无量寿佛世间尊 灭除一切非时死 诸孤独苦依怙处 敬礼无量长寿佛

 

  无量寿佛的短咒是:

阿玛兰尼 只温地易 疏哈

Om Amarani Sivandiye Soha

 

如果我们喜欢深入地修延寿法的话,亦可以在此时作更详尽的全套延寿观想,把无量寿佛的整个延寿法门加插于此时(注:参考上师著作《寿份无量》)。

 

即以此善普回向 愿我速成弥陀境 六道众生不余留 咸皆令入彼果位

  再修完延寿法后,我们观顶上佛陀下降融入自己身体,然后诵念上述的回向文,便完成了一座修持。

在闭关中,我们要一天分三或四座修迁识,每座中修十到二十个循环。闭关修至某一天,顶上有少许脓血流出,或出现一极小的孔,又或能摸到头顶有少许突出,便是开顶成功了,可以离关。在出关后,我们只需天天幻想自己心识沿迁识路綫走几遍即可,不必真的运气及观想心识,但却应好好地修五力等往生因素。

在到了我们临死的一刻,如果我们有体力坐起的话,便双跏趺盘坐,不断对弥陀做祈请,心中要放下万缘执着,一心求生净土。待风大融入心识时,我们便如闭关修法所作般,运气而大喝「嘻」及「呸」,把自己之心识推入顶上弥陀心中,然后观他带着我们的心识直接飞返极乐净土,融入常在净土宫殿中讲经的弥陀心中,然后这净土中的弥陀心放一道光,光之尾端粘着我们的心识,这光柱射入弥陀净土的一朵未开的莲花中,把心识植入了在花苞中央。最后,我们又再观弥陀由心再次放光射向此花,令花苞打开了。在花苞打开的一刹,我们这就成功地到达了极乐净土。如果我们一直以来有好好地修五力,尤其是曾作极多往生之因及常常串习的话,死时作此最终及真正的迁识是不难的。若体力不支,临终时躺著作此观想亦可。假使我们曾积许多往生之因及在生时恒常串习,纵使由意外而猝死,也不会妨碍迁识之进行,意外猝死一样可以顺利往生。

以上已说完迁识修持法。大家若能依法修持,在一周至三周内开顶是不难的。

衲的根本上师是金刚持赤江仁宝哲,但衲的迁识法传承却来自萨巴仁宝哲。萨巴仁宝哲是公认的净土再来人。在圆寂前,大师便宣告自己将会去极乐净土,然后入定五天而示寂。衲虽然只是个无德无证的老和尚,但由于现在传授的法,得自这位与极乐有殊胜关联的大师之传承关系,闻法而依之修学者,是值得心生欢喜和生大信心的。

萨巴仁宝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