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罪法門--金剛薩垛懺罪法儀軌及導修
修法的場所必須打掃乾淨,不論地方是否肮髒,都必須這麽做,因爲打掃象徵我們決心清除意念裏的煩惱。譬如有的人心裏有很強的瞋恨、貪欲、愚癡、驕傲、妒忌或是任何意念中的渣滓,當我們在打掃時,必須觀想我們正在清除這些心裏的塵垢。最主要的是要使心靈清淨。但是很多人都沒有這樣做,因此不管他們家裏怎麽整潔,他們的意念卻沒有絲毫的清淨!!同樣地,無論我們表面上修多少的佛法儀軌,實際上我們卻不修心的話,則失去修行之意義了。 此外應該如法供置佛龕上的佛像、經書與舍利寶塔,用以代表佛的身口意三業。一個有證悟的行者可以不需要這些象徵物,但是初學者就需要佛像或佛書來提醒我們與覺悟者的連系。作爲一個佛教徒,最低程度應有一尊釋迦牟尼佛的佛像或畫像。主修金剛薩埵法門者,應另有一尊金剛薩埵像或者圖片。同時因爲我們依循格律派傳承而修持,若有一尊宗喀巴祖師像則更圓滿了。 若我們在家裏供奉佛菩薩像的話,最好能向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或朋友作少許介紹,譬如怎麽在佛像前獻上供品或禱告等。即使在許多傳統的佛教國家中,佛法似乎有衰退甚至消失的現象,在介紹佛像時若能同時略講佛教歷史和佛法的大意,對聽者會有大益處,也避免日後家人因誤解而生出反感。 我們置好佛像後,應擺好上好的供品如鮮花、水果、香、燈及香水等,這些供品必需清淨--即不是偷來或騙得的,而是我們如實擁有或賺來的。我們獻供時心要誠,沒有絲毫的吝嗇意。若供品來源不清淨,只要誠心坦懺祈求,還是可以接受的供品;但是很少人會做到這點,因爲人不喜承認自己的過失,我們大部分的行爲都在掩飾自己的弱點和過錯。故此,修佛法的人必須特別注意勿犯這些供養上的過失。 行者又須配合我們的身型擺好坐墊,更要令坐姿正確,面前擺好需用的法器(放在小幾上,不可放地下)。因爲這個儀軌屬瑜伽密部,我們需具備金剛杵及鈴(見書末),杵放左,一端指向前方而另一端向自己;鈴放右,鈴上之佛面面對自己;儀軌中雖無響鈴部分,但最好仍是具備一套置面前方爲如法。坐姿需注意的七點或八點稱爲毗盧遮那佛坐姿,因爲這是佛陀身相莊嚴的化身,也是修行最好的坐姿。作爲佛教徒最好能採取這樣的坐姿。 然後我們檢查自己的修法動機(發心):「菩提道次第」論裏把行者分三類(即上士、中士及下士),以能發上士的菩提心最爲理想。菩提心即是爲了利益衆生而發願成佛的純善心。不然至少要生願離輪回之苦的發心來修法。修法的最初發心若是基於菩提心,會像菩提樹般不停的生出菩提種子長成無數新樹。同樣地,我們修法所累積的功德也會不停的開花結果,他人要拿也拿不走。修法的發心若基於菩提心會使我們證得圓滿正覺,修法的發心若基於出離心則會使我們獲得解脫。這兩種功德都不會耗盡,因此我們修法的開端要以這兩種發心之一作爲修法的目的。 若你不能發起菩提心或出離心,而修法的目的只是爲了今世的榮華寶貴、美滿的家庭和沒有病苦的話,這樣的修法功德只能耐上幾年就完盡了。就像一些果樹,只能結果一次就死了;也好像香蕉樹,你一層一層的剝也找不到木材或實涵。所以你們應盡力發起菩提心。爲求今生福報的發心雖暫能令我們有所得成,但長遠來看,我們將一無所獲。 我們要發菩提心來消除和淨化衆生的惡業,因此我們必需修持與實踐金剛薩埵消業障法門,以去除所有的惡業和障礙,讓所有衆生都免除苦痛和病難。 若要消除肉體上與精神上的痛苦,除了傳統的醫療外,你也可以修金剛薩埵消業障法門,以消除病苦的業因。若只依賴醫藥治療,你只能暫時治好病徵但消除不掉苦因,所以此病仍會在將來復發。總括來說,不論你是要成佛或只是想解除今世的病苦,你都應修這消業障的法門。 講解準備的階段(前行)到此爲止,接下來談實際修持之正行。 |
上一頁 | 下一頁 | 返回 |